[实用新型]一种转椅靠背电动调节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696683.4 | 申请日: | 2021-04-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052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 发明(设计)人: | 毛泽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润楠机电实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47C7/40 | 分类号: | A47C7/40;A47C3/00 |
| 代理公司: | 宁波甬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28 | 代理人: | 李迎春 |
| 地址: | 315171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椅 靠背 电动 调节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椅靠背电动调节机构,包括靠背和底座,其中,还包括扭矩电机、传动连杆和两个核心件,靠背上设有扭矩电机,扭矩电机输出端设有蜗轮蜗杆减速器,传动连杆穿过蜗轮蜗杆减速器且两端设于靠背两侧,每个核心件均包括核心件内圈和核心件外圈,核心件内圈转动设于核心件外圈内,两个核心件内圈套接在传动连杆两侧并位于靠背外侧且与传动连杆同步转动,每个核心件内圈靠近靠背的外表面连接靠背,每个核心件外圈远离靠背的外表面连接有连接板,每个连接板连接底座,摒弃原有的机械调节机构,采用扭矩电机加传动连杆,增加了机构的安全性,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靠背调节机构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办公转椅技术领域,具体讲是指一种转椅靠背电动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转椅大都采用手动板簧式自动复位调角器,由于板簧的力量大小不一致会造成不同的困扰和伤害。此类靠背调节方式往往存在以下问题:板簧力量过小,会导致转椅靠背无法自动复原;过大,则会导致靠背快速回弹,打击乘坐者背部造成伤害,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椅靠背电动调节机构,以提供一种安全性高的靠背调节机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椅靠背电动调节机构,包括靠背和底座,其中,还包括扭矩电机、传动连杆和两个核心件,靠背上设有扭矩电机,扭矩电机输出端设有蜗轮蜗杆减速器,传动连杆穿过蜗轮蜗杆减速器且两端设于靠背两侧,每个核心件均包括核心件内圈和核心件外圈,核心件内圈转动设于核心件外圈内,两个核心件内圈套接在传动连杆两侧并位于靠背外侧且与传动连杆同步转动,每个核心件内圈靠近靠背的外表面连接靠背,每个核心件外圈远离靠背的外表面连接有连接板,每个连接板连接底座。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一种转椅靠背电动调节机构具有以下优点:摒弃原有的机械调节机构,采用扭矩电机加传动连杆,增加了机构的安全性能。同时,由于采用了传动连杆,可实现单电机左右同步调节,提高转椅调节舒适性,也避免了靠背由于径向扭矩造成变形从而产生噪音,使得转椅在使用过程中具有静谧性。
作为改进,蜗轮蜗杆减速器输出端和核心件内圈上均设有内花键,传动连杆上设有与内花键配合的外花键,采用此种结构,使得传动连杆与核心件、蜗轮蜗杆减速器之间受力更加均匀,动力传输更加稳定。
作为改进,还包括圆环状的卡扣,卡扣为两个且内圈沿周向设有若干扇环状的卡件,传动连杆直径大于卡件内径,小于卡扣内径,卡扣套接在传动连杆两端并贴紧核心件外圈外侧,采用此种结构,两侧的卡扣固定传动连杆防止传动连杆发生轴向位移。
作为改进,靠背两侧均设有第一限位件,两个连接板上均设有第二限位件,当靠背往使靠背与底座角度增大的方向调整时,第一限位件接触第二限位件使得靠背达到最大调整角度,采用此种结构,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的设置使得靠背调节角度具有最大值,防止因靠背调节角度过大而产生安全隐患,增加了机构的安全性能。
作为改进,靠背上设有若干用于固定扭矩电机电源线的塑料扣,采用此种结构,扭矩电机电源线穿过塑料扣实现固定,使得机构更加整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核心件外圈侧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核心件内圈侧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扭矩电机、蜗轮蜗杆减速器和传动连杆的连接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润楠机电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润楠机电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69668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转椅靠背电动气垫腰托机构
- 下一篇:一种具有防脱胶作用的拼接式防撞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