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EC电机控制板与控制盒的安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0693736.7 | 申请日: | 2021-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1338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发明(设计)人: | 苏阳阳;俞益锋;姜泽;王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卧龙电气驱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H05K5/02;H02K5/08;H02K11/30;H02K5/18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6 | 代理人: | 王晓燕 |
地址: | 3123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ec 电机 控制板 控制 安装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EC电机控制板与控制盒的安装结构。随着EC电机功率的增加,控制板中功率器件的发热量也越大,造成散热和绝缘性降低,容易使内部控制板电子器件寿命降低或损坏,使控制器可靠性大大降低。本实用新型包括控制盒壳体、控制盒上盖、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底面焊接有整流桥模块和IPM功率模块,控制盒壳体内底面和控制电路板之间铺设1张绝缘纸,整流桥模块和IPM功率模块的下端散热面各贴1块导热矽胶片,导热矽胶片的下端面与控制盒壳体的内底面相贴合,控制盒壳体的外下端面布置有散热筋。本结构可有效实现高效散热,绝缘纸可有效实现控制盒壳体与控制电路板之间的绝缘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EC电机控制板与控制盒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EC电机相比传统电机省去了励磁用的集电环和电刷,在结构上大大简化。使电机运行的机械可靠性大为增强,寿命增加,同时气隙磁密可大大提高,电机指标可实现最佳设计,其直接效果就是电机的功率密度增大。不仅如此,较其它电机而言,还内置具有智能集成的控制器。然而随着电机功率的增加,控制板中功率器件的发热量也越大,如果控制板元器件布局及安装方式不合理,势必造成内部控制板电子器件寿命降低或损坏,使控制器可靠性大大降低。
因此对控制器的散热、电气绝缘提出更高的要求,设计一种EC电机控制板与控制盒的安装结构,即如何解决控制器的散热、电气绝缘问题,以及延长控制器中关键电子器件的寿命是非常有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对现有技术方案进行完善与改进,提供一种EC电机控制板与控制盒的安装结构,以解决控制器的散热、电气绝缘问题为目的。为此,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EC电机控制板与控制盒的安装结构,包括控制盒壳体和控制盒上盖,控制盒壳体内部设置控制电路板,控制盒上盖设置于控制盒顶部以封闭控制盒壳体,所述的控制电路板的底面焊接有整流桥模块和IPM功率模块,控制盒壳体内底面和控制电路板之间铺设1张绝缘纸,整流桥模块和IPM功率模块的下端散热面各贴1块导热矽胶片,导热矽胶片的下端面与控制盒壳体的内底面相贴合。控制电路板通过合理布局,使发热严重的功率器件位于控制电路板的背面,通过2块导热矽胶片实现整流桥模块和IPM功率模块与控制盒壳体的直接热传递,通过控制盒壳体底部的大面积进行有效散热,散热效率高,绝缘纸的设置可有效实现控制盒壳体与控制电路板之间的绝缘性。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控制盒壳体的内底面上与2块导热矽胶片相贴的部位为向上凸起的2个浅平面凸台,所述的绝缘纸上设有与2个浅平面凸台外形尺寸相配的竖向贯穿孔。浅平面凸台可以更好地实现导热矽胶片与控制盒壳体的内底面的贴合,散热效果更好,绝缘纸上设置竖向贯穿孔可使导热矽胶片与浅平面凸台直接贴合,避免隔离。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控制电路板通过多颗螺丝固定于控制盒壳体底部,所述的螺丝包括3颗绝缘螺丝,其中2颗绝缘螺丝从上往下依次穿过控制电路板和IPM功率模块两侧的螺丝槽后,再穿过导热矽胶片固定于控制盒壳体底部,一颗绝缘螺丝从上往下穿过控制电路板和整流桥模块的预置螺丝孔后,再穿过导热矽胶片固定于控制盒壳体底部。通过绝缘螺丝固定控制电路板,可有效保证绝缘特性。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控制盒壳体的内底部边侧设有一个控制电路板接地用的固定台,所述的控制电路板的接地孔通过接地螺丝与固定台连接。有效实现控制电路板的接地连接。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控制盒壳体的内底部边侧设有两个定位台,所述的控制电路板上设有2个与定位台的位置和尺寸相配的定位槽,所述的控制电路板通过定位槽与定位台相配限位。可有效实现控制电路板安装时的定位,防止周向转动。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控制电路板开有隔离槽,隔离槽把控制电路板上的强弱电路隔离。有效提升强弱电的隔离效果,降低强电对弱电的信号干扰风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卧龙电气驱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卧龙电气驱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6937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装配的栈道灯外壳
- 下一篇:一种触控式TFT液晶显示模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