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检测器垂直度检测仪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691486.3 | 申请日: | 2021-04-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8329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 发明(设计)人: | 李磊;古城城;李文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襄阳科正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C15/12 | 分类号: | G01C15/1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创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7 | 代理人: | 齐兴 |
| 地址: | 441000 湖北省襄***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节能 工程质量 检测器 垂直 检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检测器垂直度检测仪,包括第一检测板和第二检测板,第二检测板通过转轴转动在第一检测板顶部的左侧,所述第一检测板的顶部固定有挤压弹簧,挤压弹簧的一端与第二检测板的右侧固定连接,第一检测板和第二检测板之间设置有定位机构,第一检测板和第二检测板之间还设置有垂直度检测提示机构,定位机构包括第一插销和第二插销,第一检测板的正面开设有与第一插销相适配的第一插孔,本实用新型涉及垂直度检测技术领域。该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检测器垂直度检测仪,通过垂直度检测提示机构的设置,便于直观的看出墙体是否垂直,且能判断墙体角度为锐角、钝角或直角,使用方便,检测结构更加直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垂直度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检测器垂直度检测仪。
背景技术
垂直度评价直线之间、平面之间或直线与平面之间的垂直状态。其中一个直线或平面是评价基准,而直线可以是被测样品的直线部分或直线运动轨迹,平面可以是被测样品的平面部分或运动轨迹形成的平面。垂直度的检查是建筑工程检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两个墙面的若不够垂直,那么将会对工程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垂直度的检查主要是依靠垂直度检测仪对其进行检查,垂直度检测仪的种类繁多,垂直度检测尺也是垂直度检测仪的一种。
现有的垂直度检测尺,不能够直观的看出墙体是否垂直,需要仔细查看检测角度,使用不方便,且检测的结果不够直观,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检测器垂直度检测仪,以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检测器垂直度检测仪,解决了现有的垂直度检测尺,不能够直观的看出墙体是否垂直,需要仔细查看检测角度,使用不方便,且检测的结果不够直观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检测器垂直度检测仪,包括第一检测板和第二检测板,所述第二检测板通过转轴转动在第一检测板顶部的左侧,所述第一检测板的顶部固定有挤压弹簧,所述挤压弹簧的一端与第二检测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检测板和第二检测板之间设置有定位机构,所述第一检测板和第二检测板之间还设置有垂直度检测提示机构。
优选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第一插销和第二插销,所述第一检测板的正面开设有与第一插销相适配的第一插孔,所述第一插销的一端固定有第一铁块,所述第一插孔的内壁固定有与第一铁块相适配的第一磁块,所述第二检测板的正面开设有与第二插销相适配的第二插孔,所述第二插销的一端固定有第二铁块,所述第二插孔的内壁固定有与第二铁块相适配的第二磁块,所述第一插销和第二插销的表面之间通过连板固定。
优选的,所述垂直度检测提示机构包括固定在第一检测板顶部的第一指示灯,所述第一检测板的顶部固定有拉力开关,所述拉力开关的表面固定有拉绳,所述拉绳的一端与第二检测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拉力开关与第一指示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垂直度检测提示机构还包括固定在第一检测板顶部的第二指示灯和斜导板,所述斜导板的左侧固定有弹簧杆,所述弹簧杆的一端固定有压力开关,所述压力开关的表面与第二检测板的右侧接触,所述压力开关与第二指示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检测板的顶部固定有蓄电池。
优选的,所述第二检测板的顶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检测副板。
优选的,所述检测副板与第二检测板的左侧均刻设有刻度线。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检测器垂直度检测仪。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襄阳科正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襄阳科正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6914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