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缸陶铝活塞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691367.8 | 申请日: | 2021-04-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000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 发明(设计)人: | 马力;刘树利;赵永升;马宏;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口凯航液压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航天瑞泰液压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J1/09 | 分类号: | F16J1/09;F16J1/12;F16J1/01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075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缸陶铝 活塞 | ||
一种油缸陶铝活塞,适用于负载变化大、行程长、高速运动,其中主要包括活塞本体,活塞本体外圆上密封环和纳污环;在活塞本体外圆密封环两侧设有螺旋油腔;活塞本体外径与缸筒内孔形成过渡配合;活塞内孔与活塞杆配合;所述活塞本体采用陶铝合金CA7075‑1材料,通过加工达到过渡配合尺寸精度要求,密封环两端螺旋油腔与本体端面和密封环槽不通,所述密封环和纳污环包括一道密封环和两道纳污环,由顶部至下依次为纳污环、螺旋油腔、密封环、螺旋油腔、纳污环。
技术领域:
本技术是涉及液压油缸技术领域,特别是适用于负载变化大、行程长、高速运动的液压油缸,具体说是一种陶铝活塞。
背景技术:
液压油缸作为一种动力执行元件,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在液压油缸中,活塞是油缸的重要部件,需要防止两侧的油液串通、在缸筒内做往复运动防止拉伤缸筒内壁,目前活塞结构均是在钢活塞本体上装有密封槽和支承环,所述支承环有酚醛夹布、聚夹醛等多种材质,其中酚醛夹布为最多。为防止活塞本体拉伤缸筒,钢活塞本体外径远小于缸筒内径,由于钢活塞本体外径与活塞本体外径存在间隙,活塞受压时,密封槽内密封件易挤出,造成活塞两端串液;在一些特殊行业使用条件下,油缸受侧向载荷大,支承环所承受的力不足,易损坏,使密封件受力不均,造成单侧受力,损坏密封件,造成油缸内泄露,大大降低油缸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油缸陶铝活塞,特别是适用于负载变化大、行程长、高速运动的液压油缸活塞。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种油缸陶铝活塞,是一种新材料,包括活塞本体,活塞本体外圆上密封环和纳污环;在活塞本体外圆密封环两侧设有螺旋油腔;活塞本体外径与缸筒内孔形成过渡配合;活塞内孔与活塞杆配合。
一种油缸陶铝活塞,其特征是活塞本体采用陶铝合金CA7075-1材料,通过加工达到过渡配合尺寸精度要求,密封环两端螺旋油腔与本体端面和密封环槽不通,所述螺旋油腔是多头螺纹车削而成,活塞本体两端设有3x20度倒角。
一种油缸陶铝活塞,活塞本体外圆上设有密封环、纳污环和螺旋油腔,所述密封环和纳污环包括一道密封环和两道纳污环,由顶部至下依次为纳污环、螺旋油腔、密封环、螺旋油腔、纳污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陶铝活塞的有益效果是:活塞本体采用新材料,陶铝合金CA7075-1,所述活塞本体的力学性能高,具体如下:
所述活塞本体材料CA7075-1,不随温度的变化而产生变形,耐磨性好,填补了因有色金属力学性能差,强度不足而使用钢制活塞;所述活塞本体通过加工与缸筒内孔达到过渡配合尺寸精度要求,支承强度高、密封件不易挤出;大大提高了液压油缸的使用寿命,降低了对液压缸的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一种油缸陶铝活塞,结构示意图;
图中:活塞本体1、密封环2、纳污环3、螺旋油腔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例对本技术一种油缸陶铝活塞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所示一种油缸陶铝活塞,其结构其特征为:活塞本体1外径与缸筒内孔形成过渡配合,活塞本体1外圆上车削有密封环2和纳污环3,密封环2两侧设有螺旋油腔4,所述密封环3两端螺旋油腔4与活塞本体1端面和密封环2槽不通,活塞本体1两端设有3x20度倒角。工作时,油缸内进入压力液压油,活塞受压,活塞本体1在油缸行,由活塞本体1顶部至下依次为纳污环3、螺旋油腔4、密封环2、螺旋油腔4、纳污环3,所述活塞本体1两侧纳污环3可以阻挡油液中的污染物,油液通过纳污环3进入螺旋油腔4,缸筒内孔形成过渡配合缸筒内孔形成过渡配合,更好地对油缸提供支承作用;密封环2有效阻止油液的串通,大大提高了液压油缸的使用寿命,降低了对液压缸的维护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口凯航液压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航天瑞泰液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张家口凯航液压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航天瑞泰液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69136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