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良的切口撑开保护套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689056.8 | 申请日: | 2021-04-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192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 发明(设计)人: | 温贺新;刘牧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贺新 |
| 主分类号: | A61B90/00 | 分类号: | A61B90/00 |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蚌埠博源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3 | 代理人: | 杨晋弘 |
| 地址: | 233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良 切口 撑开 护套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良的切口撑开保护套,它包括内环(1)、外环(2)和连接在内环(1)和外环(2)之间的薄膜通道(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内环(1)上还设有第二薄膜通道(8),第二薄膜通道(8)一端延伸到外环(2)外侧。本实用新型简便易行,使用耗材价格低微,在进行外科手术时,有效的撑开切口的范围,有利于术中精准的操作及手术视野得以充分的暴露,方便手术过程中准确的分离、离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术耗材领域,具体地说就是一种改良的切口撑开保护套。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地发展以及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外科手术技术也逐渐的提高。切口感染是外科手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仍然不能够避免发生。因此,外科医生希望在遵循无菌观念的基础上,降低切口的感染并能简化手术操作步骤。
在现有的腹部手术中常常需要将体内的组织拉出体外(如肠道类手术),在这就会造成拉出体外的组织放置在现有切口保护器一侧的患者的身体上覆盖的无菌布上。但其上组织液、血液等体液也会浸染无菌布,造成手术环境的污染,影响术者的手术操作、污染手术器械、增加切口的感染的风险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良的切口撑开保护套。
本申请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改良的切口撑开保护套,它包括内环、外环和连接在内环和外环之间的薄膜通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内环上还设有第二薄膜通道,第二薄膜通道一端延伸到外环外侧,在该端部设有支撑环,在第二薄膜通道上连通有至少一个体液收集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有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体液收集器包括漏斗状的导流部,在导流部下端连通有储液部,在导流部与储液部的连通部设有同轴分布的收紧环,在收紧环内穿设有同轴分布的收紧绳,所述收紧环上设有与收紧绳对应配合通孔,以便收紧绳的一部分伸出收紧环。
所述的支撑环的环体为能轴向伸缩的波纹管状结构,通过展开环体使得支撑环外环外侧与第二薄膜通道形成一个碗状空间,为将从体内拉出的组织提供一个分离或离断的操作空间。
在薄膜通道内侧设有拉绳,拉绳的一端与内环连接其另一端伸出到外环外侧,在该端部连接有拉环。
实用新型优点:
本实用新型简便易行,使用耗材价格低微,通过展开环体使得支撑环外环外侧与第二薄膜通道在患者体外形成一个碗状空间。在进行外科手术时用于放置从体内拉出的肠道组织,有效的撑开切口的范围,有利于术中精准的操作及手术视野得以充分的暴露,方便手术过程中准确的分离、离断,彻底的避免了肠道组织上液体污染无菌布,造成手术环境的污染,影响术者的手术操作、污染手术器械、增加切口感染风险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支撑环拉开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2所示,一种改良的切口撑开保护套,它包括内环1和外环2,在内环1和外环2之间连接有片状管状薄膜从而形成薄膜通道3。所述的内环1和外环2均具有一定的弹性可将内环1折叠后通过腹壁上的切口置入腹腔中,内环1恢复成环状,卡在腹壁内侧,外环2留于切口外,将外环2向内环1的方向翻转以将薄膜卷在外环上直至外环2到达最接近患者皮肤的位置,由于外环2、内环1具有一定的刚度,此时切口被切口保护器牵开,并通过片状套筒薄膜3将切口区域与外界隔离开。
在薄膜通道3内侧设有拉绳4,拉绳4的一端与内环1捆扎在一起,另一端伸出到外环2外侧,在该端部连接有拉环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贺新,未经温贺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6890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