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轮胎硫化加热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687943.1 | 申请日: | 2021-04-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262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 发明(设计)人: | 韩首奎;王曜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35/04 | 分类号: | B29C35/04;B29L30/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刘慧 |
| 地址: | 266045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轮胎 硫化 加热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胎硫化加热装置,包括电加热板,所述电加热板设于胶囊内腔中,且电加热板通过中心机构缸头与下卡盘连接,所述中心机构缸头内设有与上卡盘连接的导杆,所述中心机构缸头上设有与胶囊内腔连通的进气管和出气管,供硫化介质氮气进出胶囊,且进气管位于胶囊内腔的一端对应上卡盘设置,本实用新型中硫化介质氮气通过进气管和出气管进出胶囊,同时,采用电加热板加热氮气,避免产生冷凝水,彻底解决了轮胎加热过程中的上下温差问题,提高了轮胎加热均一性,提升轮胎高速耐久性能,提升硫化效率,此外,氮气进入胶囊内腔后直接喷射在上卡盘上,对胶囊不产生冲击力,避免了胶囊早期损坏,节约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轮胎硫化生产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轮胎硫化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硫化工序是轮胎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现有硫化方式主要分两种:一种是先通入一定时间蒸汽进行加热,再通入一定时间氮气进行保压;第二种是通入过热水持续提供热量进行加热。上述两种硫化方式均存在以下问题:①硫化过程中蒸汽或过热水预冷会产生冷凝水,冷凝水存在胶囊内表面下侧部位,阻碍热量传递效率,影响硫化效率,同时,冷凝水积聚导致轮胎下侧硫化程度低,上侧硫化程度高,容易引发轮胎上侧冠爆问题,导致安全事故;②蒸汽或过热水通过压盖喷射孔喷入胶囊内部,对胶囊形成冲击力,导致胶囊早期损坏,增加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种种不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提出一种轮胎硫化加热装置,采用电加热氮气方式为轮胎加热,彻底解决了轮胎加热过程中的上下温差问题,提高了轮胎加热均一性,提升轮胎高速耐久性能,提升硫化效率,避免了胶囊早期损坏,节约生产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轮胎硫化加热装置,包括电加热板,所述电加热板设于胶囊内腔中,且电加热板通过中心机构缸头与下卡盘连接,所述中心机构缸头内设有与上卡盘连接的导杆;
所述中心机构缸头上设有与胶囊内腔连通的进气管和出气管,供硫化介质氮气进出胶囊,且进气管位于胶囊内腔的一端对应上卡盘设置。
进一步,所述上卡盘与胶囊通过上法兰固定,所述下卡盘与胶囊通过下法兰固定。
进一步,所述中心机构缸头套设于下卡盘的内部。
进一步,所述电加热板设为环形结构,且电加热板套设于导杆的外围。
进一步,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位于胶囊内腔的一端均位于环形结构的内侧。
进一步,所述电加热板包括2块呈弧形的子板,以形成环形结构。
进一步,所述胶囊内腔中设有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所述中心机构缸头上设有安装槽,用于安装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所述温度传感器为热电偶。
进一步,还包括控制终端,且所述电加热板、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控制终端通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硫化介质氮气通过进气管和出气管进出胶囊,同时,采用电加热板加热氮气,避免产生冷凝水,彻底解决了轮胎加热过程中的上下温差问题,提高了轮胎加热均一性,提升轮胎高速耐久性能,提升硫化效率,此外,氮气进入胶囊内腔后直接喷射在上卡盘上,对胶囊不产生冲击力,避免了胶囊早期损坏,节约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电加热板与中心机构缸头的装配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压盖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6879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