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楼外加装电梯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686550.9 | 申请日: | 2021-04-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36438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 发明(设计)人: | 韩郴豪;周炜栋;王一品;杜凯;王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西奥电梯现代化更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6B9/00 | 分类号: | B66B9/00;B66B1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98 | 代理人: | 柯俊 |
| 地址: | 310016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外加 电梯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楼外加装电梯结构。所述建筑楼外加装电梯结构包括建筑楼、安装框架,所述建筑楼内设置有建筑楼梯,所述建筑楼梯之间设置有楼梯转向平台;所述安装框架安装在所述建筑楼外一侧,所述安装框架中部外一侧安装有电梯井,所述安装框架内对应所述建筑楼的各楼层均安装有电梯前室,各层的所述电梯前室一侧均安装有救援步梯,各层的所述救援步梯均与对应所述建筑楼梯之间的所述楼梯转向平台相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楼外加装电梯结构具有可以节省电梯前室的深度,占地面积小,不影响原建筑的楼梯疏散,同时可以使救援人员第一时间到达被困人员层,方便救援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装电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楼外加装电梯结构。
背景技术
现如今,国家城市大部分老旧住宅小区都没有配备电梯设施,对于人们日常生活而言具有较多不便之处,且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老旧住宅小区多为中老年人,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社会对老旧高层住宅电梯加装的呼声越来越高。
现有的加装电梯都是采用楼梯外加建井道,并将候梯厅设置在电梯与楼梯之间,同时在侯梯厅与楼梯之间的还会设置连接楼梯,方便客户上下,但现有的加装电梯大多直接将连接楼梯设置在侯梯厅正前方,参照图5,这样会占用侯梯厅的空间,增加电梯前室(5a)的深度,从而使加装电梯整体的占地空间较大,另外在遇到意外状况时,救援人员不能第一时间到达被困人员层,增加救援难度。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建筑楼外加装电梯结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节省电梯前室的深度,占地面积小,不影响原建筑的楼梯疏散,同时可以使救援人员第一时间到达被困人员层,方便救援的建筑楼外加装电梯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楼外加装电梯结构包括:建筑楼、安装框架,所述建筑楼内设置有建筑楼梯,所述建筑楼梯之间设置有楼梯转向平台;
所述安装框架安装在所述建筑楼外一侧,所述安装框架中部外一侧安装有电梯井,所述安装框架内对应所述建筑楼的各楼层均安装有电梯前室,各层的所述电梯前室一侧均安装有救援步梯,各层的所述救援步梯均与对应所述建筑楼梯之间的所述楼梯转向平台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救援步梯一侧设置有楼梯护栏,所述楼梯护栏与所述安装框架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梯井内安装有电梯,所述电梯井一侧对应各层的所述电梯前室处设有电梯口。
优选的,所述建筑楼内面向所述电梯一侧的窗口设为入户门。
优选的,所述电梯前室横向延伸至两侧的所述入户门处。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楼外加装电梯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楼外加装电梯结构,通过将救援步梯横向设置在电梯前室前端一侧,并使救援步梯底端与建筑楼梯处的楼梯转向平台连接,同时将建筑楼外一侧的窗口设为入户门,不仅可以满足现在加装电梯的直观需求,还节省电梯前室的深度,占地小,同时在遇到意外状况时,可以使救援人员第一时间到达被困人员层,满足原建筑的消防排烟,不影响原建筑的楼梯疏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楼外加装电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楼外加装电梯结构的俯剖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中的建筑楼外加装电梯结构的窗户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二中的建筑楼外加装电梯结构的入户门示意图;
图5为现有技术的建筑楼外加装电梯结构的安装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西奥电梯现代化更新有限公司,未经杭州西奥电梯现代化更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68655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污染型的电梯层门踏板支架
- 下一篇:管道内壁缺陷检测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