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火花成型机用电极有效
申请号: | 202120684910.1 | 申请日: | 2021-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580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陈诚;范圭;侯淙斌;倪良柱;刘应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瑞力特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H1/04 | 分类号: | B23H1/04 |
代理公司: | 成都睿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7 | 代理人: | 廖敏 |
地址: | 629000 四川省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火花 成型 用电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火花成型机,提供了一种电火花成型机用电极,包括底座、卡板、多件套筒、以及多件电极头;卡板与底座其中一侧可拆卸固定连接;多件套筒固定于卡板远离底座的一面且沿卡板的长度方向分布;卡板开设有多件通孔,一通孔与一套筒相对应;多件套筒远离卡板的一端均设有限位环;限位环的内径小于套筒的内径;电极头包括固定部和加工部;固定部设于套筒内,加工部穿过限位环并向外延伸。本实用新型的电火花成型机用电极,能够显著地降低电极材料的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火花成型机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火花成型机用电极。
背景技术
电火花加工能加工普通切削加工方法难以切削的材料和复杂形状工件;加工时无切削力;不产生毛刺和刀痕沟纹等缺陷;工具电极材料无须比工件材料硬;直接使用电能加工,便于实现自动化。进行电火花加工时,工具电极和工件分别接脉冲电源的两极,并浸入工作液中,或将工作液充入放电间隙。通过间隙自动控制系统控制工具电极向工件进给,当两电极间的间隙达到一定距离时,两电极上施加的脉冲电压将工作液击穿,产生火花放电。
然而现目前的电极通常需要较大的底座,然后将电极头固定在底座上,而且对于需要不同数量的电极头,还需要准备相应的电极,这样非常浪费材料。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火花成型机用电极,其能够显著地降低电极材料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电火花成型机用电极,包括底座、卡板、多件套筒、以及多件电极头;卡板与底座其中一侧可拆卸固定连接;多件套筒固定于卡板远离底座的一面且沿卡板的长度方向分布;卡板开设有多件通孔,一通孔与一套筒相对应;多件套筒远离卡板的一端均设有限位环;限位环的内径小于套筒的内径;电极头包括固定部和加工部;固定部设于套筒内,加工部穿过限位环并向外延伸。
进一步地,底座靠近卡板的一侧设有沿长度方向分布的凸台;卡板设有与凸台相适配的凹槽。
进一步地,凸台远离底座的一侧设有多件限位块;一限位块设于一套筒内。
进一步地,还包括多件弹簧,一弹簧一端与一限位块远离凸台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一固定部远离加工部的一端抵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以将卡板固定至底座的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包括多件开设于卡板的固定孔,多件开设于底座的螺纹孔以及多件螺栓;一螺栓穿过一固定孔后与一螺纹孔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多件固定孔均匀分布于卡板两侧。
进一步地,固定部的直径与套筒的内径相同;加工部的直径与限位环的内径相同。
进一步地,卡板与底座的接触面为光滑面,底座与卡板的接触面为光滑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电火花成型机用电极,通过将底座与电极头拆分开,在需要使用时通过卡板将电极头卡在底座上,再将底座固定到主机上,这样不仅能够显著减少底座的用量,而且还能根据需要配置相应数量的电极头以及电极头之间的间距。不仅能够节省昂贵的材料,还能适应多种应用场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火花成型机用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火花成型机用电极的展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沿竖直方向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瑞力特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瑞力特精密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68491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电子束辐照剂量分布的监测装置
- 下一篇:工业厂房用空调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