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不漏风锅炉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682196.2 | 申请日: | 2021-04-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597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 发明(设计)人: | 邓超;何拥;李能强;王乾维;林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中节能再生能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2B31/00 | 分类号: | F22B31/00;F23B30/08;F23B40/00;F23J1/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0306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漏风 锅炉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不漏风锅炉结构,包括:外壳、下烟腔、后烟腔、前烟腔和送烟管,外壳的内腔右侧开设有下烟腔,外壳的内腔左侧开设有后烟腔,外壳的内腔右侧开设有前烟腔,前烟腔位于下烟腔的顶端,送烟管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送烟管的一端设置于下烟腔的左侧,且送烟管的另一端设置于后烟腔的右侧底部,送烟管将下烟腔的内腔与后烟腔的内腔连通。本装置可以防止空气流入内胆中将烟气带走,进而可以防止热损失,提升锅炉内胆温度,锅炉出力上升,锅炉热放率增加,节约燃料,并且无需人工上料,节约了人工劳动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不漏风锅炉结构。
背景技术
锅炉运行不仅应满足各种使用要求,而且节能也是非常重要的,然而传统锅炉上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就是锅炉漏风问题,一般锅炉在运行中炉内处于微负状态(10—30Pa),炉膛和烟道内保持略低于炉外环境的大气压力,以避免向炉外喷火、冒烟、吐灰,由于传统锅炉用于上料的上炉门和用于清理残渣的下炉门很难封闭严密,因此在上炉门和下炉门部位就会有空气自炉外漏入炉膛和烟道中,完全无助于燃烧,只能增加烟气带走的热损失,因此仅此一项的浪费就非常大,但这一浪费却一般不被人们所重视,节能是一项综合工程,任何一项环节失控都对锅炉节能和经济运行带来影响,所以对锅炉“漏风问题”必须引起人们足够重视;
传统的锅炉工作时,由于炉膛漏风容易造成锅炉炉膛温度降低,锅炉出力下降,锅炉漏风造成排烟热损失增加、锅炉热放率降低,浪费燃料。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漏风锅炉结构,以至少解决现有锅炉漏风严重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不漏风锅炉结构,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腔右侧开设有下烟腔,所述外壳的内腔左侧开设有后烟腔,所述外壳的内腔右侧开设有前烟腔,所述前烟腔位于下烟腔的顶端;送烟管,所述送烟管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所述送烟管的一端设置于下烟腔的左侧,且送烟管的另一端设置于后烟腔的右侧底部,所述送烟管将下烟腔的内腔与后烟腔的内腔连通;回烟管,所述回烟管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所述回烟管的一端设置于后烟腔的右侧顶部,且回烟管的另一端设置于前烟腔的左侧,所述回烟管将后烟腔的内腔与前烟腔的内腔连通;蒸汽管,所述蒸汽管设置于外壳的顶端,且蒸汽管的内腔与外壳的内腔相连通;烟囱,所述烟囱设置于外壳的右侧,所述烟囱的内腔与前烟腔的内腔相连通;内胆,所述内胆设置于外壳的内腔底端,所述内胆的内腔与下烟腔的内腔相连通;上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设置于外壳的左侧;水管,所述水管设置于外壳的左侧底部,所述水管的内腔与外壳的内腔相连通;
所述上料机构包括:上料通道,所述上料通道设置于外壳的左侧,且上料通道的右端延伸进内胆的内腔;存煤箱,所述存煤箱设置于上料通道的顶端左侧,所述存煤箱的内腔与上料通道的内腔相连通;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置于上料通道的左端;电机,所述电机螺钉连接于支撑板的顶端;螺旋输送杆,所述螺旋输送杆的左端通过联轴器锁紧在电机的输出端,且螺旋输送杆的右端延伸进上料通道的内腔。
优选的,所述上料机构还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设置于支撑板的底端左侧,且若干支撑杆的另一端设置于外壳的左侧底部,所述支撑杆用于稳固上料通道和支撑板。
优选的,所述内胆的内腔设置有:链网式输送带,所述链网式输送带设置于内胆的内腔底端,所述链网式输送带为现有技术,煤可以在链网式输送带上进行燃烧,链网式输送带可以运输煤燃烧后的残渣;存灰盒,所述存灰盒通过滑轨可左右滑动的设置于内胆的内腔底端右侧,存灰盒用于存放煤燃烧后的残渣。
优选的,所述内胆的内腔还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设置于内胆的内腔左侧顶部,且挡板位于上料通道的右侧,所述挡板用于遮挡火苗,防止内胆内燃煤产生的火焰将上料通道内腔中的煤点燃;缓冲板,所述缓冲板设置于内胆的内腔左侧底部,所述缓冲板用于缓冲煤掉落的重力,防止煤将链网式输送带砸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中节能再生能源有限公司,未经成都中节能再生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6821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换热式除氧器
- 下一篇:一种三明治玻璃纤维增强装饰制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