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抗震的波形钢板阻尼器开缝耗能剪力墙有效
申请号: | 202120681894.0 | 申请日: | 2021-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61306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霍骏;王斌;汤德飙;李念驰;王欣悦;华晨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H9/02 | 分类号: | E04H9/02;E04B1/98;E04B2/56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王晶 |
地址: | 710055***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抗震 波形 钢板 阻尼 器开缝 耗能 剪力 | ||
一种应用于抗震的波形钢板阻尼器开缝耗能剪力墙,包括在T形墙翼缘部和T形墙肋板部,所述T形墙翼缘部和T形墙肋板部之间设置波形钢巴阻尼器,所述波形钢板阻尼器位于剪力墙中和轴处。本实用新型在风振或小震时,本身有足够的侧向刚度以满足使用要求,结构处于弹性状态;当出现大震时,随着侧向变形的增大,消能构件先进入非弹性状态,产生比较大的阻尼,消耗输入结构的大部分能量,迅速衰减结构的振动反应,使主体结构避免出现明显的非弹性状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抗震的剪力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抗震的波形钢板阻尼器开缝耗能剪力墙。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剪力墙抗震思路通常采用限制剪力墙结构的受压区高度、设置边缘约束构件、改变配筋方式等方法,但总体仍然是依靠剪力墙自身的塑性损伤进行耗能,震后修复难度大且成本高。现代高层建筑结构对抗震性能要求高,且结构自身体系越来越复杂,传统的抗震方法效果有限。工程实践中曾经提出了在剪力墙墙板中开设竖缝的方法,使墙肢从弯剪破坏转变成延性较好的弯曲破坏,但开设竖缝会削弱剪力墙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抗震的波形钢板阻尼器开缝耗能剪力墙,在风振或小震时,本身有足够的侧向刚度以满足使用要求,结构处于弹性状态;当出现大震时,随着侧向变形的增大,消能构件先进入非弹性状态,产生比较大的阻尼,消耗输入结构的大部分能量,迅速衰减结构的振动反应,使主体结构避免出现明显的非弹性状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应用于抗震的波形钢板阻尼器开缝耗能剪力墙,包括T形墙翼缘部1和T形墙肋板部3,所述T形墙翼缘部1和T形墙肋板部3之间设置波形钢巴阻尼器2,所述波形钢板阻尼器2位于剪力墙中和轴处。
所述波形钢板阻尼器2包括中间板以及位于中间板两侧的连接板,所述中间板与连接板为波纹钢板,所述波纹钢板为绕中轴135°和225°弯曲成梯形,取其中完整一截,中间两块钢板形成“葫芦状”。
所述中间板最外侧与墙面平行,通过焊接与两侧连接板连接,焊接使得连接板最外侧平面与中间板横向平面贴合。
所述两侧连接板为波纹钢板竖向放置,最外侧平面开孔与剪力墙墙面接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在地震作用下,与剪力墙连接的波形钢板阻尼器会优先屈服,并通过自身的塑性变形来耗散地震能量,能够较大程度保证结构的刚度和承载力,实现消能减震、保护主体结构。
将阻尼器置放于中和轴位置处。考虑到中和轴位置处形变量及正应力都最小,所以将阻尼器置放于中和轴位置处,可以使得在小震时阻尼器具有一定的刚度且不屈服,从何充分发挥阻尼器的连接作用。
本实用新型构造简单,传力明确,便于更换,经济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部分细节(左)及其剖视示意图(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1为T形剪力墙翼缘,波形钢板阻尼器2作为耗能原件连接在剪力墙中和轴处,3即剪力墙肋板部。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2为竖向波形钢板阻尼器,依据其特性可有效达到抗震的目的。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细节即波形钢板阻尼器及其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6818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骨科多功能腿部训练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C-PVC电力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