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敞开式电缆沟人行通道有效
申请号: | 202120675705.9 | 申请日: | 2021-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095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吴叙卓;黄瑞;喻超;徐帆;刘湘龙;甘露;徐晨;刘楷文;荣小冲;王杰威;李健;汪志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湖北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9/02 | 分类号: | H02G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3 | 代理人: | 吴静 |
地址: | 1000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敞开 电缆沟 通道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敞开式电缆沟人行通道,包括顺次相连接的第一坡道、水平跨越道和第二坡道;所述第一坡道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棱和第二支撑棱,所述第一支撑棱和第二支撑棱之间安装有间隔设置的第一踏板;所述第一踏板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中部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漏水条,所述漏水条沿着所述支撑板的长度方向设置;人行通道应轻便、牢固,并且有临边防护,采用高强度方钢制作底板来实现轻便牢固的效果,并在底板临边加装围栏来实现临边防护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送变电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敞开式电缆沟人行通道。
背景技术
变电站在施工前期,施工现场会存在大量的敞开式电缆沟未改盖板的情况,而这些敞开式电缆沟往往都设计在道路的两边并且与道路存在一定的高低差,这样对于施工人员而言,要想穿越道路要么就要进行绕路要么就要跨越电缆沟,而现场施工人员往往为了方便和节约时间,通常都会选择进行跨越电缆沟这种方式,而这种形式就会产生大量的安全问题。
目前一般大型变电站,在跨越电缆沟这一事情上,一般采取在主要通道旁的电缆沟上铺设临时盖板的方式来构成一条通道让施工人员通过,但是这种方式盖板两侧没有护栏,可能会造成人员跌落受伤,并且在变电站施工早期,土建盖板还未到达现场时,一般采用的是用木板或者直接跨越的方式来通过电缆沟,这样人员跌落受伤的概率就更大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敞开式电缆沟人行通道,轻便、牢固,方便拆卸且安全性能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敞开式电缆沟人行通道,包括顺次相连接的第一坡道、水平跨越道和第二坡道;
所述第一坡道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棱和第二支撑棱,所述第一支撑棱和第二支撑棱之间安装有间隔设置的第一踏板;
所述第一踏板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中部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漏水条,所述漏水条沿着所述支撑板的长度方向设置。
进一步,所述漏水条为空心状。
进一步,间隔设置的所述第一踏板为相互平行设置。
进一步,所述第一支撑棱和所述第二支撑棱一端的两侧均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有第一连接孔;
所述第一支撑棱和所述第二支撑棱另一端均设有垫板,所述垫板的底部覆盖有防滑板。
进一步,所述水平跨越道包括间隔设置第三支撑棱和第四支撑棱,所述第三支撑棱和所述第四支撑棱之间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第二踏板,多个所述第二踏板均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
进一步,所述第一踏板和所述第二踏板结构相同。
进一步,所述连接板通过第一连接孔和螺钉与所述第三支撑棱或所述第四支撑棱活动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三支撑棱和所述第四支撑棱的一侧分别设有护栏,所述护栏沿着所述第三支撑棱的长度方向设置。
进一步,所述第一坡道和所述第二坡道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坡道和所述第二坡道分别设置在所述水平跨越道的两端。
进一步,所述第三支撑棱和第四支撑棱的两端均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所述第三支撑棱垂直设置,所述支撑杆的底部设有防滑垫。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人行通道应轻便、牢固,并且有临边防护,采用高强度方钢制作底板来实现轻便牢固的效果,并在底板临边加装围栏来实现临边防护的效果;
人行通道应方便安装,运输和重复利用,整体组装采用镀锌螺栓连接,拆卸方便,拆卸后运输不易损坏,可重复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湖北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湖北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67570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化会计专用桌
- 下一篇:一种声波按摩床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