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清淤的管件及清淤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20672219.1 | 申请日: | 2021-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062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发明(设计)人: | 陈惠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惠玲 |
主分类号: | E02F5/28 | 分类号: | E02F5/28;E02F3/88;E02F3/90;E02F3/9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3 | 代理人: | 卢业强 |
地址: | 3531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清淤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清淤的管件及清淤设备,所述用于清淤的管件包括包括用于抽吸淤泥的内管和集淤泥罩,所述集淤泥罩的中央设置在所述内管的下端,所述集淤泥罩的中央设有与所述内管连通的第一通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清淤的管件,其优点是在内管的作用下,水流从集淤泥罩底部和第一通孔向内管流动,内管将污水及时抽吸排走,从而防止了污水排放到集淤泥罩之外,避免污染周围水体。从而既实现环保的效果,还实现相同泵吸功率下,具有本实用新型的管件的设备的吸於量多于现有清淤设备的效果,从而实现清淤效率高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清淤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清淤的管件。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包含上述管件的清淤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全国建设了大量的水利设施,水库、河道、渠道中各种垃圾、泥土逐步沉积成淤泥层,我国中小河道、渠道不同程度的存在泥沙及淤泥沉积情况,不仅影响水环境,对防洪排涝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因此经常对水利设施清淤。
目前我国中小型河道、渠道的清淤方法包括排干清淤、水下清淤等方法,排干清淤法需要将河道中水排干后用机械设备开挖或者射流冲挖,该方法成本高,施工工期受限制,适用范围受限。水下清淤包括挖斗式、普通泵吸式、普通绞吸式等,抓斗式清淤会挖挖河床下部比较硬的表层土方,从而泄露大量表层底泥,同时扰动上层水体,造成水体的二次污染,普通半吸式清淤会将大量河水吸出,同时由于河底垃圾复杂,易造成吸泥口堵塞。普通绞吸式清淤设备的铰头及旋转轴设备尺寸较大,在涵洞中难以作业,同样会将大量河水吸出,并且会污染水体。现有的清淤设备还存在清淤效率低,污水固化物含量低,污水排放量大,容易堵管等问题。因此已有的清淤设备并不能满足对我国水利设施环保清淤高效清淤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清淤的管件,其优点是清淤工作效率高、环保。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清淤的管件,包括用于抽吸淤泥的内管和集淤泥罩,所述集淤泥罩的中央设置在所述内管的下端,所述集淤泥罩的中央设有与所述内管连通的第一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清淤的管件还可以是:
所述集淤泥罩上设有外管,所述外管套设在所述集淤泥罩的外端部外,所述外管形成所述集淤泥罩的侧壁,所述外管与所述集淤泥罩之间设有第二通孔;或所述集淤泥罩上设有第二通孔;或所述外管上设有第二通孔。
所述集淤泥罩的下方或者所述外管的下部还设有至少两个用于定位集淤泥罩与淤泥之间距离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下端设有滚轮。
所述集淤泥罩的下端面上设有至少两个喷口朝下的高压喷嘴。
所述高压喷嘴的射流方向与所述内管的轴向线的夹角为5~85度。
所述集淤泥罩为平板状,所述集淤泥罩的外端设有外翻边,所述外翻边的外周向面上设有至少两个连接部,所述外管套设在所述连接部上,所述第二通孔由所述外管与所述外翻边之间的间隙所形成。
所述外管与所述连接部焊接或一体形成。
所述外管与所述连接部通过螺栓可拆卸式连接。
所述内管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内管并排连接,所述集淤泥罩上的第一通孔的数量与所述内管的数量相对应,所述内管的下端与所述第一通孔一一对应密封式连通。
所述集淤泥罩的下方设有至少两个高压喷嘴,所述高压喷嘴的射流与所述内管的并排方向的中线具有异面夹角,所述异面夹角为锐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惠玲,未经陈惠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67221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