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减震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0672206.4 | 申请日: | 2021-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67348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常京博;郑永华;陈飞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优利先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D47/08 | 分类号: | B64D47/08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地址: | 223005 江苏省无锡市无锡经济***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震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减震架和下减震架;所述上减震架与无人机连接;所述下减震架位于所述上减震架下方且与所述下减震架与云台连接;所述上减震架和所述下减震架之间通过减震装置连接;无人机航行时迎风的一面为迎风面,所述上减震架和所述下减震架位于迎风面位置处的横截面均呈V型,V型的尖头迎风设置。使用本申请中的减震结构,无人机在航行时,迎风面处的V型的尖头首先与风接触,将迎面而来的风分成两部分从尖头的两侧面流过,有效的减小风对上减震架和上减震架的阻力,使得减震结构受到的风阻大幅度降低,减小云台的震动,保障无人机的拍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云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震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搭载有云台的无人机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场合的图像拍摄。由于无人机在飞行时,难免会产生震动,当无人机产生的震动传递到云台时,会导致云台出现抖动,并进而影响拍摄质量。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减震结构来降低或避免无人机和云台之间的震动传递。然而现有的减震结构均未考虑到减震结构的风阻问题,在无人机飞行过程中,风阻过大同样导致减震结构自身以及云台产生震动,影响拍摄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减震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减震结构,包括上减震架和下减震架;所述上减震架与无人机连接;所述下减震架位于所述上减震架下方且与所述下减震架与云台连接;所述上减震架和所述下减震架之间通过减震装置连接;无人机航行时迎风的一面为迎风面,所述上减震架和所述下减震架位于迎风面位置处的横向截面均呈V型,V型的尖头朝向迎风面。
进一步优选的,构成所述上减震架和所述下减震架的架体的横截面均呈V型。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上减震架和所述下减震架上与所述无人机的底面平行的所述架体的V型横截面的尖头朝向所述无人机设置。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上减震架上设置多个第一连接臂;部分所述第一连接臂与位于迎风面的所述无人机的机壳连接,另一部分的所述第一连接臂与无人机机壳的底面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
所述上减震架上周向布置有至少三个第二连接臂,所述下减震架上周向布置有与所述第二连接臂对应的第三连接臂;所述减震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臂和对应的所述第三连接臂之间。
进一步优选的,设置四个所述第二连接臂和四个所述第三连接臂;四个所述第二连接臂沿所述上减震架周向均匀布置,对应的四个所述第三连接臂沿所述下减震架上周向均匀布置。
进一步优选的,位于迎风面的所述第一连接臂和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臂一体成型为减阻连接臂,所述减阻连接臂的横截面呈V型。
进一步优选的,迎风面上设置两个所述减阻连接臂,两所述减阻连接臂靠近所述无人机的一端朝向所述上减震架的中心倾斜设置。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减震装置为减震球,所述减震球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臂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臂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上减震架和所述下减震架上均设置有减重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减震结构,使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的上减震架和下减震架位于迎风面位置处的一面的横截面呈V型,V型的尖头迎风设置,无人机在航行时,V型的尖头首先与风接触,将迎面而来的风分成两部分从尖头的两侧面流过,有效的减小风对上减震架和上减震架的阻力,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减震结构,本申请中的减震结构受到的风阻大幅度降低,从而有效降低风力对减震结构的影响,减小云台的震动,保障无人机的拍摄质量。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优利先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优利先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6722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