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连接片组件和电芯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666061.7 | 申请日: | 2021-03-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0617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 发明(设计)人: | 姬嘉帅;宁亚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蜂巢能源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50/528 | 分类号: | H01M50/528;H01M50/586;H01M50/59;H01M50/609;H01M50/107;H01M50/152;H01M10/0525 |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黄志兴;邱成杰 | 
| 地址: | 214002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连接 组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片,提供一种电池连接片组件和电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池连接片组件,包括连接片(1)和设置在连接片(1)一侧的绝缘片(2),所述连接片(1)上设置有连接片漏液孔(11),所述绝缘片(2)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片漏液孔(11)对应设置的绝缘片漏液孔(21),所述连接片漏液孔(11)的截面积小于所述绝缘片漏液孔(21)的截面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芯,设置有上述的电池连接片组件、电芯极组、壳体和盖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连接片组件能够在防止电芯极组短路的情况下提高电芯的注液效率和浸润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片,特别涉及一种电池连接片组件。本实用新型还涉及包括该电池连接片组件的电芯。
背景技术
目前的电芯设计,电池的浸润性随着电芯极组尺寸的增大越来越差,电池的注液也很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电池连接片组件,能够在防止电芯极组短路的情况下提高电芯的注液效率和浸润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池连接片组件,包括连接片和设置在连接片一侧的绝缘片,所述连接片上设置有连接片漏液孔,所述绝缘片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片漏液孔对应设置的绝缘片漏液孔,所述连接片漏液孔的截面积小于所述绝缘片漏液孔的截面积。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片包括连接片主体和与所述连接片主体连接的连接片延伸部,所述连接片漏液孔设置在所述连接片主体上,所述绝缘片上设置有适于所述连接片延伸部穿过的绝缘片连接孔。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片延伸部的尾端形成有用于便利焊接的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片上设置有与所述凹槽对应的焊接孔。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片具有焊接平面以及凸起的加强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加强筋,且至少一个所述加强筋设置为从所述连接片的中心向外侧延伸。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结构还包括加强凸起,所述加强凸起设置在所述连接片的中心区域,且至少一个所述加强筋的一端与所述加强凸起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片漏液孔位于所述加强筋的一侧或者两侧且与该加强筋具有间隔。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片漏液孔设置为长条形通孔。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池连接片组件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池连接片,通过将绝缘片设置在连接片的一侧,能够防止壳体和电芯极组的两端导通,造成电芯短路,从而影响电芯的安全性能。通过在电池连接片上设置连接片漏液孔,在绝缘片上设置有绝缘片漏液孔,且将连接片漏液孔的截面积小于绝缘片漏液孔的截面积,能够使得电解液更快的与电芯极组进行接触,提高电解液的注液效率,同时也能够提高电芯的浸润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芯,能够在防止电芯极组短路的情况下提高电芯的注液效率和浸润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芯,设置有电芯极组、壳体、连接片和上述电池连接片组件。
所述电芯与上述电池连接片组件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蜂巢能源科技(无锡)有限公司,未经蜂巢能源科技(无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66606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