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替牙期吐舌习惯致开合伴反合的活动矫治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664672.8 | 申请日: | 2021-04-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72478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 发明(设计)人: | 白玉娣;孙华;陈莎莎 | 申请(专利权)人: | 白玉娣;孙华;陈莎莎 |
| 主分类号: | A61C7/08 | 分类号: | A61C7/08;A61C7/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创智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88 | 代理人: | 彭随丽 |
| 地址: | 710032 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替牙期吐舌 习惯 致开合伴反合 活动 矫治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替牙期吐舌习惯致开合伴反合的活动矫治器,包括:基托、箭头卡、腭刺、双曲舌簧、双曲唇弓、牵引钩;基托包括基托腭部和基托侧部,基托侧部位于基托腭部两侧;箭头卡固定于基托侧部的末端,卡抱于上颌的第二乳磨牙或第一磨牙;腭刺固定于基托腭部;双曲舌簧固定于基托腭部,抵于切牙腭面颈部,与切牙长轴垂直。本实用新型将多个功能目的的装置设计在同一个活动矫治器上,同步治疗不同类型的错颌畸形,既高效,又保证了良好的口腔卫生维护,避免了龋病、牙龈炎等口腔疾病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替牙期儿童开合伴发反合疾病治疗中使用的活动矫治器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替牙期吐舌习惯致开合伴反合的活动矫治器。
背景技术
错颌畸形是儿童口腔科常见的疾病,我国儿童和青少年错颌畸形患病率为67.82%,其中替牙列期发生率高达71.21%,与龋病和牙周病并列为三大口腔疾病之一。错颌畸形是由于遗传及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处于生长发育期儿童的牙齿、牙弓、颌骨及颅面的关系不协调的畸形,严重的会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临床当前的研究认为,错颌畸形的致病因素并非病理原因,而主要是因口腔不良习惯等原因所致,具有口腔不良习惯的儿童错颌畸形的发生率高达72.9%。而在 6-10岁错颌畸形的患儿中大约90%有口腔不良习惯。替牙期主要的口腔不良习惯之一是舌习惯,包括伸舌、舔牙、吐舌习惯,在儿童中占26.80%,在替牙期儿童中,不良舌习惯引起的错颌畸形高达62.5%,舌习惯可引起的错颌畸形包括前牙开合、浅覆合、浅覆盖、以及反合。
临床可见替牙期具有吐舌习惯的儿童同时发生开合伴反合疾病,需及早治疗,早期的干预治疗不仅能够显著预防错颌向更为严重的畸形发展,而且可充分利用颅面生长发育潜力,达到引导性和阻断性矫治的目的,以防止形成骨性错颌畸形,以及减小恒牙列期矫治的难度。
替牙列期儿童反合的治疗有活动矫治、固定矫治等方法。而开合的治疗则复杂而难度较大,除了一些简单的开合可随着向恒牙列的转变自动解除,其治疗包括拔除恒牙,压低后牙列,伸长前牙列,正颌外科手术等方法。考虑到部分患儿和家长不接受拔牙和手术,目前常用的开合治疗方法有暂时支抗装置支持疗法, MEAW技术,NTA矫治器配合MEAW技术,牙齿萌出诱导器等。
现有的治疗技术主要是针对恒牙列,采用固定矫治,或固定配合矫治器的治疗,可能需要分阶段或应用多个矫治器纠正开合和反合两种错颌畸形,而且,大部分活动矫治器并不具备改善软组织功能的作用,而这些软组织(如:舌)的作用力都对牙齿的发育和排列有显著影响。因此,现有技术的缺点包括:治疗时间长,见效慢,复发率高,远期效果不佳,固定矫治易造成牙齿脱钙、龋坏等,而且口腔内佩戴的矫治器装置体积大,异物感强,年龄较小的替牙期患儿接受度低,另外,将矫治和肌功能训练分开进行,使得治疗复杂而繁琐。牙齿萌出诱导器属于广泛适合的活动矫治器,适合于多种错颌畸形,因此针对性较低,治疗周期长,疗效不明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至少一个问题,提供一种替牙期吐舌习惯致开合伴反合的活动矫治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替牙期吐舌习惯致开合伴反合的活动矫治器,包括:基托、箭头卡、腭刺、双曲舌簧、双曲唇弓;基托包括基托腭部和基托侧部,基托侧部位于基托腭部两侧,箭头卡固定于基托侧部的末端,双曲舌簧固定于基托前部;双曲唇弓包括固定端和游离端,固定端固定连接于基托两侧,游离端包括用于佩戴前方牵引器的牵引钩。
更进一步地,双曲唇弓游离端两端弯制成对称的倒“U”形,位于尖牙中部和第一乳磨牙近中之间,牵引钩位于双曲唇弓倒“U”形结构的内侧。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阻挡佩戴者舌前伸的腭刺。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训练佩戴者舌肌功能的转珠。
更进一步地,腭刺固定连接于基托前部。
更进一步地,转珠转动连接于基托腭部,位于腭刺一侧,远离双曲唇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白玉娣;孙华;陈莎莎,未经白玉娣;孙华;陈莎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6646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