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矮小空间的排烟排风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0650070.7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366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任体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7/06 | 分类号: | F24F7/06;F24F11/33;F24F13/02 |
代理公司: | 南京冠誉至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426 | 代理人: | 姚娟 |
地址: | 21000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矮小 空间 排烟排风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矮小空间的排烟排风系统,包括排风机房,排风机房的一侧设置集气室,排风机房内设置有接管箱、用于排烟的排烟系统和用于排风的排风系统,排烟系统和排风系统的出口端与集气室连通,排烟系统和排风系统的进口端与接管箱连通,接管箱安装在排风机房上空楼板处,与接管箱对应的排风机房侧墙上设置有多个风口,风口通过风管与接管箱连通;本实用新型不用担心梁对风口安装高度的影响,矮小空间室内不需要从排风机房接风管出来,矮小空间室内没有风管占用空间,不会对房间净高产生影响,更不用考虑与其他专业管道之间是否会发生碰撞;所需的风口、风管数量少,节约材料和成本,安装、调试、检修、控制工程量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矮小空间的排烟排风系统,属于消防排风排烟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关于消防排烟系统国家规范要求,每个排烟口排烟量不允许超过单个风口最大允许排烟量,对于矮小空间来说,房间净高很小,即使风口紧贴梁底安装,其单个风口最大允许排烟量也特别小,而标准《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 51251-2017中明确规定,建筑空间净高小于或等于6m的场所,其排烟量不小于15000m3/h;例如一个净高2.4m、梁高400mm、挡烟垂壁距地1.9m的空间来说,采用尺寸为500×160侧送风口,风口顶部紧贴梁底安装时,烟气层厚度只有0.235m,导致单个风口最大允许排烟量仅有611.48m3/h,需要设置至少25个风口,矮小空间位置有限,很难达到标准;且风管在房间内占据较大空间,与其他专业管道(例如电气专业的电缆桥架、水专业的水管)很难错开,所以矮小空间的消防排烟设计一直是一大难题;经检索,申请日为:2020年3月6日,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2020264450.2,专利名称为:一种消防排烟系统,该申请为了满足空间内机电管线安装净高要求,通过多组立管、若干末端支管和若干水平管连接到主管上,将烟气量分到多根风管,减少单根风管风量以达到减小风管尺寸的目的;这种通过增加风管数量来减小单根风管的风量,或者采用更宽更扁的风管来满足房间机电管线下的净高要求,所占据空间大小并没有减小,只是将所占空间进行了分摊,反而由于风管数量增多,导致安装工程量变大,后期调试、检修、控制等工程量也随之增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矮小空间的排烟排风系统,有效减少风口数量,且不用担心梁对风口安装高度的影响,矮小空间室内不需要从排风机房接风管出来,矮小空间室内没有风管占用空间,不会对房间净高产生影响,满足房间的净高要求,更不用考虑与其他专业管道之间是否会发生碰撞;所需的风口、风管数量少,节约材料和成本,安装、调试、检修、控制工程量小。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矮小空间的排烟排风系统,包括排风机房,所述排风机房的一侧设置集气室,所述排风机房内设置有接管箱、用于排烟的排烟系统和用于排风的排风系统,所述排烟系统和排风系统的出口端与集气室连通,所述排烟系统和排风系统的进口端与接管箱连通,所述接管箱安装在排风机房上空楼板处,与接管箱对应的排风机房侧墙上设置有多个风口,所述风口通过风管与接管箱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接管箱和风口均紧贴排风机房上空楼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接管箱、风口和风管的外围设置有防火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排烟系统包括排烟管和排烟机,所述排烟管的两端分别与接管箱和集气室连通,所述排烟机设置在排烟管上,在接管箱与排烟机之间的排烟管上设置有排烟防火阀一;所述排风系统包括排风管和排风机,所述排风管的两端分别与接管箱和集气室连通,所述排风机设置在排风管上,在接管箱与排风机之间的排风管上设置有防火阀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在排烟机与集气室之间的排烟管上设置有止回阀,在排风机与集气室之间的排风管上设置有止回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65007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