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茶叶烘焙机有效
申请号: | 202120649579.X | 申请日: | 202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091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汶波;林金俗;黄武斌;林德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八马茶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8 | 分类号: | A23F3/08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68 | 代理人: | 廖苑滨 |
地址: | 362441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茶叶 烘焙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茶叶烘焙机,其包括:烘焙装置、供风装置、氧含量检测器和控制器;供风装置与烘焙装置连通,供风装置包括空气氧含量调整室及气流混合室;空气氧含量调整室包括经富氧膜间隔开的第一腔和第二腔;第一腔具有通入空气的进气口和出气口;第二腔出口连通抽气泵;气流混合室具有入气口、一排气口和氧含量检测接口,出气口连接一入气口,另一入气口连接供气装置;排气口连接烘焙腔的进风口。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供风装置将进入烘焙装置的气流的氧含量进行调整,高于或低于正常空气中的氧含量,相比较现有烘焙腔内的正常空气,本茶叶烘焙机不仅可以提高茶原料的烘焙效率,还意外发现了可以显著提升烘焙后的品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烘焙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了一种茶叶烘焙机。
背景技术
乌龙茶烘焙是一道技术要求较高的精加工工序,需要根据乌龙茶原料的发酵程度、物理性状、品质状况执行不同的烘焙参数。
随着技术的发展、现代乌龙茶烘焙设备及方法较多,有碳焙、电焙和电碳混合等方式。烘焙的方式不同,最终形成的茶叶品质表现也有一定的差异。目前茶叶企业及商户较常用的烘焙方式为电焙,其具有快捷、可规模化生产的特点,但其品质特色没有碳焙突出,这也是电焙一直无法避免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茶叶烘焙机,其通过增设供风装置将进入烘焙装置的气流的氧含量进行调整,高于或低于正常空气中的氧含量,相比较现有烘焙腔内的正常空气,本茶叶烘焙机不仅可以提高茶原料的烘焙效率,还意外发现了可以显著提升烘焙后的品质。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茶叶烘焙机,其包括:
烘焙装置,其具有将气流加热的加热组件、用于烘焙乌龙茶的烘焙腔及用于带动气流在烘焙腔内流动的排风组件;
供风装置,其与所述烘焙装置连通,以向所述烘焙装置供应待加热的气流;所述供风装置包括空气氧含量调整室及气流混合室;所述空气氧含量调整室包括经富氧膜间隔开的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第一腔具有通入空气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第二腔出口连通抽气泵;所述气流混合室具有入气口、一排气口和氧含量检测接口,所述出气口连接一所述入气口,另一所述入气口连接供气装置;所述排气口连接所述烘焙腔的进风口;
氧含量检测器,其与所述氧含量检测接口连接,用于采集及检测所述气流混合室内的氧含量;
控制器,其分别连接控制所述加热组件、排风组件、抽气泵与氧含量检测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的茶叶烘焙机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空气氧含量调整室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两侧的前壁和后壁、设置在所述前壁和后壁之间的若干分离通道、分离通道壁上形成有所述富氧膜;所述前壁与壳体之间形成进气口,所述后壁与壳体之间形成出气口,所述进气口、出气口及分离通道内侧形成第一腔,所述分离通道外侧与壳体之间形成第二腔。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的茶叶烘焙机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壳体的第二腔内设置有收集通道,所述收集通道经所述第二腔出口连通抽气泵。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的茶叶烘焙机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进气口前端设置有送风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的茶叶烘焙机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入气口和排气口分别设置有阀开关。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的茶叶烘焙机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阀开关与控制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的茶叶烘焙机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供气装置为氧气供气装置、氮气供气装置或惰性气体供气装置。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八马茶业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八马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64957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