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补汽抽汽式汽轮机的供热蒸汽匹配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0647673.1 | 申请日: | 202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4446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刘伟阳;李佳朋;付学伟;闫宏亮;惠婷娟;李茹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K13/00 | 分类号: | F01K13/00;F01K27/00;F01D15/10;F01D17/14;F01K13/02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金艳婷 |
地址: | 71007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补汽抽汽式 汽轮机 供热 蒸汽 匹配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补汽抽汽式汽轮机的供热蒸汽匹配系统,包括蒸汽喷射器和补汽支管道;蒸汽喷射器上设置有动力蒸汽入口、引射蒸汽入口和蒸汽出口;动力蒸汽入口通过所述补汽支管道与汽轮机补汽管道连接,所述引射口与汽轮机抽汽管道连接,蒸汽出口连接在供热系统上。本实用新型的系统避免了补汽口与抽汽口间的汽轮机级内蒸汽流动紊乱,减少了流动损失,提高了机组的运行安全性;同时,汽轮机抽汽可以采用较低品味的蒸汽,有效避免了能量由高到低的无故损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补汽抽汽式汽轮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补汽抽汽式汽轮机的供热蒸汽匹配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余热发电的工况越来越复杂,如何更合理的对现场蒸汽的梯级转化利用是现阶段设计余热利用汽轮机的重点和难点。内化工钢铁等行业多用汽轮机进行不同梯级的蒸汽能量转化。多出现汽轮机补汽参数和抽汽参数较为接近的情况,常用的处理方式为:
1)将补汽蒸汽直接通过减温减压器减到抽汽参数供工艺用汽使用;采用此种方式系统较为简单,具体就是利用阀门阻力特性,将高品位的蒸汽在不对外做功的情况下直接转化为低品位的蒸汽,但产生较大的能量损失;
2)补汽蒸汽进入汽轮机补汽口,再从抽汽口中抽出相应的蒸汽。由于补汽参数和抽汽参数较为接近,补汽口和抽汽口中间布置的汽轮机级数较少,导致汽轮机内部流动紊乱加剧,采用此种方式运行对机组的安全性有较大的影响。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补汽抽汽式汽轮机的供热蒸汽匹配系统,解决了目前汽轮机蒸汽匹配方式存在能量损失大且影响对汽轮机组运行安全性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补汽抽汽式汽轮机的供热蒸汽匹配系统,包括蒸汽喷射器和补汽支管道;所述蒸汽喷射器上设置有动力蒸汽入口、引射蒸汽入口和蒸汽出口;所述动力蒸汽入口通过所述补汽支管道与汽轮机补汽管道连接,所述引射口与汽轮机抽汽管道连接,所述蒸汽出口连接在供热系统上。
进一步的,所述汽轮机补汽管道上设置有汽轮机补汽控制阀,所述补汽支管道与汽轮机补汽控制阀上游的汽轮机补汽管道连通;所述补汽支管道上设置有补汽支管道控制阀;所述汽轮机抽汽管道上设置有抽汽控制阀。
进一步的,该系统还包括用于控制汽轮机补汽控制阀、补汽支管道控制阀和抽汽控制阀开启和关闭的控制模块。
具体的,所述蒸汽喷射器包括依次设置的进汽腔、混合腔和扩压腔,所述进汽腔处设置有动力蒸汽入口和引射口,动力蒸汽入口处设置有喷嘴,所述扩压腔末端设置有蒸汽出口。
优选的,所述汽轮机抽汽管道连接在汽轮机的低品位蒸汽出口处,所述汽轮机的低品位蒸汽出口处的蒸汽压力小于供热系统所需压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汽轮机补汽管道上连接补汽支管道和蒸汽喷射器,并将汽轮机抽汽管道与蒸汽喷射器的引射口连接。当工艺上需要既补汽又抽汽工况时,将机组的汽轮机补汽控制阀关闭,将补汽蒸汽引入蒸汽喷射器中作为工作蒸汽,同时打开汽轮机抽汽控制阀,将汽轮机抽汽作为引射蒸汽引入蒸汽喷射汽中。避免了补汽口与抽汽口间的汽轮机级内蒸汽流动紊乱,减少了流动损失,提高了机组的运行安全性;同时,汽轮机抽汽可以采用较低品味的蒸汽,有效避免了能量由高到低的无故损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记载的供热蒸汽匹配系统与补汽抽汽式汽轮机的连接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记载的蒸汽喷射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说明:1-汽轮机进汽管道,2-汽轮机补汽管道,3-汽轮机抽汽管道,4-汽轮机乏汽管道,5-蒸汽喷射器,6-补汽支管道,7-汽轮机补汽控制阀,8-补汽支管道控制阀,9-抽汽控制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64767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