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鼻小柱种植体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643409.0 | 申请日: | 2021-03-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93781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 发明(设计)人: | 李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琳 |
| 主分类号: | A61F2/18 | 分类号: | A61F2/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赵蕊红 |
| 地址: | 51065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柱 种植 | ||
一种鼻小柱种植体,设置有种植主体和用于骑跨在梨状孔鼻嵴的分叉结构,分叉结构与种植主体一体连接。所述分叉结构设置有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第一支脚的一端和第二支脚的一端均与种植主体一体连接,且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之间存在夹角A,且存在30°≤A≤60°。本实用新型的鼻小柱种植体通过后端分叉结构骑跨在梨状孔鼻嵴,以及后端的凹槽或者翼状结构中的至少一种与同鼻中隔软骨固定,从而防止鼻小柱种植体移位、偏斜、移动、异响及鼻小柱加粗现象;大大提高整体的稳定性,同时本实用型并不需要取自身软骨,从而避免取软骨手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鼻小柱种植体。
背景技术
因亚裔人种鼻头低平,往往要采用鼻小柱移植物来搭建鼻头支架支撑鼻头。常见的方法或选择带鼻小柱假体的“L”型假体材料植入,利用小柱部分的直线柱状结构来支撑鼻头;或是采用自体软骨与鼻中隔软骨前端进行固定,形成延伸支架来塑造鼻头的高度和突度。
然而“L”型假体的鼻小柱部分植入后容易在鼻嵴两侧活动、或滑入鼻棘一侧,容易出现偏斜、移动、移位及异响等现象,影响假体的固位。另外“L”型假体鼻小柱部分往往设计成圆柱状或方柱状,植入后会使原有鼻小柱加宽、加粗,影响美观。而一体性的这种假体,很难调整整个鼻头的软骨支架结构,很难获得鼻头美容效果的改善。
自身软骨虽然可以单独调整鼻头的软骨支架,使鼻头形态得到较大的改善。但因为需要通手术获取,从而造成创伤,并牺牲自体软骨,而且采集量也受到很多自身条件的限制,如量少不够用、钙化不能用、软骨太软支撑不住。还会带来其它创伤,如切口瘢痕,组织变形,如耳廓变形。及其它严重并发症,如肋骨气胸等,并增加了手术的复杂度。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鼻小柱种植体以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甚为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鼻小柱种植体,该鼻小柱种植体具有不移位且创伤小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手段实现。
提供一种鼻小柱种植体,设置有种植主体和用于骑跨在梨状孔鼻嵴的分叉结构,分叉结构与种植主体一体连接。
优选的,上述分叉结构设置有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第一支脚的一端和第二支脚的一端均与种植主体一体连接,且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之间存在夹角A,且存在30°≤A≤60°。
优选的,上述第一支脚的长度和所述第二支脚的长度均为B,且存在5mm≤B≤10mm。
优选的,上述第一支脚的厚度和所述第二支脚的厚度均为C,且存在1mm≤C≤2mm。
将鼻小柱种植体在正常使用时,与梨状孔鼻嵴抵接的一侧定义为下端,与下端相对的一侧为上端,以用户的头部上方和头部下方为参照对应定义为鼻小柱种植体的后端和前端,所述分叉结构位于所述种植主体的下端。
优选的,上述种植主体设置有用于鼻中隔软骨卡接的凹槽,凹槽位于所述种植主体的后端面,且凹槽由上至下贯穿所述种植主体后端面。
将所述凹槽的深度定义为D,且存在3mm≤D≤6mm。
将所述凹槽的最大宽度定义为E,且存在1mm≤E≤2mm。
本实用新型的鼻小柱种植体,还至少设置有一对用于防止种植主体移位的翼状结构,一对翼状结构分别一体连接于种植主体的后端面两侧。
将所述翼状结构的长度定义为F,且存在5mm≤F≤30mm。
将所述翼状结构的宽度定义为G,且存在5mm≤G≤10mm。
一对翼状结构之间存在平行空间,将平行空间的宽度定义为H,且存在1mm≤H≤2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琳,未经李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6434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