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消毒剂制备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643099.2 | 申请日: | 2021-03-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390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 发明(设计)人: | 杨建文;甘李;周明;张林;李国龙;张凯雯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烯宇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B01J19/00;B01D53/78;G01F23/00 |
| 代理公司: | 重庆金橙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73 | 代理人: | 李梅 |
| 地址: | 402160 重庆市綦江***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毒剂 制备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消毒剂制备结构,包括支撑板、反应釜、第一固定环、第一水泵、余量检测器和尾气处理箱,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板的一端安装有反应釜,所述反应釜的内部后壁安装有两组第一固定环,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安装有第一水泵,所述反应釜的内部后壁安装有余量检测器,且余量检测器位于第一固定环的下方,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安装有尾气处理箱,且尾气处理箱位于第一水泵的一侧。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有余量检测器可以对反应釜内部的溶液余量进行检测,实现余量检测的效果,此外通过安装有尾气处理箱可以对尾气进行二次净化,减少空气污染,提高装置的环保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毒剂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消毒剂制备结构。
背景技术
消毒剂是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的药物,其将病原微生物消灭于人体之外,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达到控制传染病的目的,消毒剂的生产大多采用反应釜对消毒剂进行制取,消毒剂可以按照作用水平分为灭菌剂、高效消毒剂、中效消毒剂、低效消毒剂。
现有的消毒剂制备结构存在的缺陷是:
1.现有的消毒剂制备结构大多没有余量检测装置,在反应釜进行反应后,需要将消毒液进行灌装等操作,当反应釜内的溶液过低,需要加入溶液,保持反应速度;
2.现有的消毒剂制备结构大多只对尾气进行一次处理操作,尾气处理过程中会存在尚未中和的尾气,直接排放会增加空气污染,需要对尾气进行细致的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毒剂制备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余量控制和尾气处理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消毒剂制备结构,包括支撑板、反应釜、第一固定环、第一水泵、余量检测器和尾气处理箱,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板的一端安装有反应釜,所述反应釜的内部后壁安装有两组第一固定环,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安装有第一水泵,所述反应釜的内部后壁安装有余量检测器,且余量检测器位于第一固定环的下方,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安装有尾气处理箱,且尾气处理箱位于第一水泵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反应釜的顶部安装有搅拌电机,且搅拌电机的输出端延伸进反应釜的内部,搅拌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搅拌杆,搅拌杆的外壁环绕安装有搅拌叶,搅拌杆的外壁安装有第一齿轮,反应釜的内部后壁安装有两组第二固定环且第二固定环位于搅拌杆的一侧,第二固定环的内壁安装有第一转动杆,第一转动杆的两端分别安装有涡轮,且第一齿轮与涡轮相啮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环的内壁安装有第二转动杆,第二转动杆的外壁安装有两组第二齿轮,且第二齿轮与涡轮相啮合,反应釜的内部后壁安装有第三固定环,且第三固定环位于第二转动杆的一侧,第三固定环的内壁安装有第三转动杆,第三转动杆的一端安装有涡轮,且涡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第三转动杆的另一端安装有扇叶。
优选的,所述第一水泵的外壁安装有控制器,第一水泵的输入端安装有进料管,第一水泵的输出端安装有出料管,且出料管的一端延伸进反应釜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余量检测器的内部底壁安装有转动轴,转动轴的外壁环绕安装有检测叶,余量检测器的内部顶壁安装有检测盒,且转动轴的顶部延伸进检测盒的内部,检测盒的内部安装有蓄电池,检测盒的内部后壁安装有金属板,转动轴的外壁安装有套管,套管的内壁安装有两组弹簧,套管的外壁安装有两组金属杆。
优选的,所述尾气处理箱的内部底壁安装有第一吸收槽,第一吸收槽的顶部安装有透气板,尾气处理箱的内部底壁安装有的储存槽,且储存槽位于第一吸收槽的一侧,尾气处理箱的顶部安装有第二水泵,第二水泵的输入端延伸进储存槽的内部,第二水泵的输出端安装有喷水管,且喷水管延伸进第二吸收槽的内部,喷水管的外壁安装有两组喷头,尾气处理箱的内部顶壁安装有第二吸收槽,且第二吸收槽位于第一吸收槽的上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烯宇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烯宇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6430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