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单向密肋叠合板楼盖有效
申请号: | 202120642395.0 | 申请日: | 202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5499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陶倍林;吴琨;贾俊明;刘锋;吴翔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9/02 | 分类号: | E04H9/02;E04B1/98;E04B5/23 |
代理公司: | 西安佩腾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6 | 代理人: | 曹宇飞 |
地址: | 710038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配式 钢筋混凝土 单向 叠合 楼盖 | ||
本发明属于建筑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单向密肋叠合板楼盖,包括密肋预制板叠合层、端支座梁和侧支座梁,端支座梁、侧支座梁和框架柱形成密肋预制板的安装框架,单向密肋预制板两端设在端支座梁上,叠合层层叠设置在密肋预制板上,单向密肋预制板包括底板、主肋和次肋;主肋横向间隔设置在底板上,次肋纵向间隔设置在底板上,主肋和次肋向外凸起的方向与叠合层的设置方向相反;实现了钢筋混凝土单向密肋楼盖的装配式,兼具叠合板和单向密肋板两者的优点,具有叠合板的现场湿作业少、构件质量好、节省模板和人力、施工简单、工期短等优点,密肋板的结构构件高度小、自重轻、刚度大、变形小、抗震性能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单向密肋叠合板楼盖。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是解决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效率、效益、节能、环保、低碳等一些列重大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解决房屋建造过程中设计、生产、施工、管理之间相互脱节、生产方式落后问题的有效途径。
目前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通常采用标准柱构件、梁构件及钢筋桁架叠合板。钢筋桁架叠合板的优点是减少搭架和模板,节省人力,加快施工速度,减少现场湿作业、节省施工成本等,缺点是适用跨度较小,叠合而成的楼板厚度太厚,加重了楼板自重,特别是在柱跨较大时,须增设次梁,以满足预制部分在施工阶段承载力及刚度要求。
另外,叠合板设计时,经常把叠合板以现浇楼板进行建模计算,边界分别把简支和固端得到的配筋结果包络设计,无法模拟叠合板施工阶段的受力情况,特别是不能考虑“受拉钢筋的应力超前”现象,导致有些地方配筋过大而浪费,有些地方配筋偏小而留下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钢筋桁架叠合板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单向密肋叠合板楼盖,其是将普通叠合板做成由薄板和间距较小的板肋组成的单向密肋叠合板楼盖,具有结构构件高度小、自重轻、刚度大、变形小、抗震性能好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单向密肋叠合板楼盖,其包括密肋预制板、叠合层、端支座梁和侧支座梁,所述端支座梁、侧支座梁和框架柱拼接形成密肋预制板的安装框架,所述单向密肋预制板两端搁置在端支座梁上,所述叠合层层叠设置在密肋预制板上,形成单向密肋叠合板楼盖;
所述单向密肋预制板包括底板、主肋和次肋;所述主肋横向间隔设置在底板上,所述次肋纵向间隔设置在底板上,且主肋和次肋向外凸起的方向与叠合层的设置方向相反。
进一步限定,所述主肋的底筋、三角钢筋桁架下弦筋或平面钢筋桁架下弦筋面积As1为:
As1=As0·η
其中,其中,As0为按照非装配式T形截面整体计算得到的同一位置处的主肋底部纵筋面积;
η为因装配时钢筋应力超前引起的主肋底部纵筋面积的放大系数;
β为单向密肋预制板(1)的预制主肋有效高度与叠合后的主肋有效高度之比;
γ为自重荷载设计值与总荷载设计值之比;
λ为活荷载设计值与总荷载设计值之比;
αg、αq分别为均布恒载、活载的弯矩系数;
若主肋底部纵向钢筋按照非装配式单跨简支T形截面构件计算时,
若主肋底部纵向钢筋按照非装配式多跨连续T形截面构件计算且不考虑活载的不利布置时,αg=αq,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6423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施工道桥裂缝填充装置
- 下一篇:一种自动清理的道路用自发光标识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