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层布料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640133.0 | 申请日: | 2021-03-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14169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 发明(设计)人: | 刘乃嘉 | 申请(专利权)人: | 连云港爱仕沃玛技术纺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3D11/00 | 分类号: | D03D11/00;D03D15/283;D03D15/527;D03D13/00;D03D15/43 |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0 | 代理人: | 薛恒;王琳 |
| 地址: | 22206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双层 布料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内容提供一种双层布料结构,包含复数个第一纬纱单元、复数个第二纬纱单元以及复数个经纱单元。各第一纬纱单元及各第二纬纱单元相互平行且交互排列而形成纬纱层。各经纱单元彼此相邻并编织于第一纬纱单元及第二纬纱单元。第一纬纱单元、第二纬纱单元以及经纱单元均为含氟聚丙烯材质,且纬纱层与经纱层在双层布料结构的一侧的露出比例分别为60%至70%及30%至40%。借此,可省略拨水加工的后处理工艺,并可使双层布料结构具有耐水压及拨水性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内容系关于一种双层布料结构,特别是关于一种具有耐水压及拨水性的双层布料结构。
背景技术
纺织物的性质与外观系取决于所使用布料的织造结构,由于各纺织物的设计与用途差异,其所需的布料组织、材质与特性等皆不尽相同。耐水压及拨水性对于纺织物而言为决定其设计与用途的重要因素,具有耐水压及拨水性的纺织物,如衣着、家饰等,可减少因雨水、露水、地面积水、食物汤汁饮料等造成纺织物的潮湿与脏污。
为使纺织物具耐水压及拨水性,遂有在纺织物表面再进行拨水加工的后处理工艺,使纺织物具有适当的拨水性,以有效防止雨水、露水、地面积水、食物汤汁饮料等造成纺织物的潮湿与脏污。目前业界经常使用的拨水加工的后处理工艺为在纺织物的表面上涂布拨水剂,或者以贴合的方式将防水透湿薄膜粘贴于布面上,如此将增加了布料工艺的工序。此外,拨水剂往往只披覆于纺织物的表层,经多次使用与清洗后,极易因摩擦而损失拨水剂,进而使拨水性能下降。而借由粘贴防水透湿薄膜于纺织物表面的方式则容易使过量的树脂堵塞纺织物的纤维孔隙,而降低纺织物的透气性。
综上所述,发展一种无须经拨水加工的后处理工艺即可具有耐水压及拨水性的双层布料结构实为一重要的发展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内容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层布料结构,其借由含氟聚丙烯材质的经纱单元,编织于由含氟聚丙烯材质的第一纬纱单元及第二纬纱单元交互排列而成的纬纱层,以含氟聚丙烯材质的纱线本身的拨水性及布料的经纱单元与第一纬纱单元及第二纬纱单元的编织配置,进而使双层布料结构具备耐水压及拨水性的效果,并达到省略拨水加工的后处理工艺的目标。
本实用新型内容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双层布料结构,包含纬纱层以及经纱层。纬纱层包含复数个第一纬纱单元以及复数个第二纬纱单元,其中各第一纬纱单元为全拉伸丝(Fully Drawn Yarn,FDY),各第二纬纱单元为空气变形纱 (Air Textured Yarn,ATY),且各第二纬纱单元与所述第一纬纱单元相互平行且交互排列。经纱层包含复数个经纱单元,其中各经纱单元为拉伸变形丝 (Drawn-Texturing Yarn,DTY),且所述经纱单元彼此相邻并编织于所述第一纬纱单元及所述第二纬纱单元,其中第一纬纱单元、第二纬纱单元以及经纱单元均为含氟聚丙烯材质,且纬纱层在双层布料结构的一侧的露出比例为60%至70%,而经纱层在双层布料结构的所述侧的露出比例为30%至40%。
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双层布料结构,其中双层布料结构的经密可为 110~120,双层布料结构的纬密可为70~80,双层布料结构的布重可为225 gsm~275gsm。
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双层布料结构,其中纬纱层在双层布料结构的所述侧的露出比例可为60%,经纱层在双层布料结构的所述侧的露出比例可为40%。
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双层布料结构,其中各第一纬纱单元的丹尼数可为 200D~250D,各第二纬纱单元的丹尼数可为500D~600D,各经纱单元的丹尼数可为200D~250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连云港爱仕沃玛技术纺织有限公司,未经连云港爱仕沃玛技术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6401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