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密炼机端面润滑废油的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637203.7 | 申请日: | 2021-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56278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5 |
发明(设计)人: | 喻荣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M175/00 | 分类号: | C10M17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专卓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64 | 代理人: | 彭锐 |
地址: | 361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密炼机 端面 润滑 废油 回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密炼机端面润滑废油的回收装置,回收装置包括由底座支撑的罐体,罐体内部设置有搅拌轴,罐体外部包围设置有加热装置,罐体顶部设置有杂质出料口,罐体上部设置有废油进料口,罐体底部设置有沉淀物出料口,罐体下部设置有连接至过滤机的回收粗油出料口,加热装置包括加热套、第一加热管路和第二加热管路,第一加热管路设置在第二加热管路的上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密炼机端面润滑废油的回收装置,装置简单易操作,能够实现对密炼机端面密封圈润滑过程中产生的废油进行回收,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密炼机端面润滑废油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密炼机端面润滑废油的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密闭式炼胶机简称密炼机,广泛应用于橡胶的塑炼和混炼,主要包括密炼室、转子、转子端面密封装置等部分组成。密炼机在工作过程中,需向其端面密封圈处间断加入润滑油进行润滑。密炼机端面密封圈润滑过程中产生的废油含有金属、胶屑、水分等杂质,目前都是直接进行报废处理,耗费生产成本。
因此,研究出一种能够对密炼机端面密封圈润滑过程中产生的废油进行回收的装置是本实用新型研究和改进的目的。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炼机端面润滑废油的回收装置,能够实现对密炼机端面密封圈润滑过程中产生的废油进行回收,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密炼机端面润滑废油的回收装置,包括由底座支撑的罐体,所述罐体内转动安装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底部均匀安装有搅拌叶片,所述搅拌轴由外部电机供电驱动,所述罐体的外部包围设置有加热装置,顶部设置有连接至混炼工序中的环保系统的杂质出料口,上部设置有带有阀门的废油进料口,底部设置有带有阀门的沉淀物出料口,下部设置有回收粗油出料口,所述回收粗油出料口连接有输料管道,所述输料管道与回收粗油出料口的连接处设置有出料阀门,所述输料管道上出料阀门与回收粗油出料口之间设置有带有阀门的油品确认取料口,所述输料管道的另一端连接至过滤机,所述过滤机上设置有用于取出回收油品的回收精油出料口;
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套、第一加热管路和第二加热管路,所述加热套底部设置有冷凝水出料口,所述第一加热管路和第二加热管路设置在加热套内部,所述第一加热管路设置在第二加热管路的上方,所述第一加热管路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带有阀门的第一加热介质入口和带有阀门的第一加热介质出口,所述第二加热管路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带有阀门的第二加热介质入口和带有阀门的第二加热介质出口。
进一步地,所述罐体高度设置为1~2m,塔径设置为0.5~2m;所述废油进料口在竖直投影方向上与罐体顶部的距离设置为0.1~0.5m,所述回收粗油出料口在竖直投影方向上与罐体底部的距离设置为0.1~0.5m,所述第二加热管路在竖直投影方向上与罐体底部的距离设置为0.2~0.6m,所述第一加热管路在竖直投影方向上与第二加热管路的距离设置为0.4~0.8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回收装置,装置简单易操作,通过回收装置中的加热装置对废油进行加热,废油中的轻质组分杂质受热后汽化分离,经由杂质出料口送至混炼工序中的环保系统,通过油品确认取料口取样确认油品是否已符合要求,回收后的油品通过出料阀门、输料管道、过滤机后得到回收精油,从而实现对密炼机端面密封圈润滑过程中产生的废油进行回收,可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密炼机端面润滑废油的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所示,一种密炼机端面润滑废油的回收装置,包括由底座1支撑的罐体2。罐体2高度L0设置为2m,塔径设置为1m。罐体2内转动安装有搅拌轴3,搅拌轴3的底部均匀安装有搅拌叶片31,搅拌轴3由外部电机4供电驱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6372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防滑效果好的螺栓结构
- 下一篇:双腔密闭式吸痰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