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芯极片、电芯及电池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636415.3 | 申请日: | 2021-03-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787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 发明(设计)人: | 胡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50/531 | 分类号: | H01M50/531;H01M4/02;H01M10/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思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15 | 代理人: | 苑晨浩 |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芯极片 电池 | ||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电芯极片、电芯及电池,所述电芯极片包括:第一极片;至少一个第一极耳,所述第一极耳在所述第一极片的长度方向上,从所述第一极片的边缘处突起;第二极片,所述第二极片沿所述第一极片的长度方向设于所述第一极耳以外的区域,并与所述第一极片连接,从而增加了非极耳区域极片的宽度,能够提升电芯顶部空间的利用率,从而能够提高电芯的能量密度。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芯极片、电芯及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电池在数码、蓝牙、可穿戴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人们对于电池电芯的能量密度有越来越高的要求。通常,电芯中的极片表面包括活性物层和焊接区域,焊接区域与极耳焊接连接,而焊接区域将影响电芯的能量密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芯极片、电芯及电池。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芯极片,所述电芯极片包括:第一极片;至少一个第一极耳,所述第一极耳沿所述第一极片的长度方向设置,从所述第一极片的边缘处突起;第二极片,所述第二极片沿所述第一极片的长度方向设于所述第一极耳以外的区域,并与所述第一极片连接,其中,所述第二极片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极耳的宽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分别包括集流体和设于所述集流体表面的活性物质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极耳由所述第一极片的集流体中未设活性物质层的区域形成。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芯,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电芯极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电芯极片包括一个第一极耳的情况下,所述电芯由多个所述电芯极片以堆叠方式形成,堆叠的多个电芯极片的第一极耳的第一端焊接连接,所述第一端为所述第一极耳突起的一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电芯极片包括多个第一极耳的情况下,所述电芯由所述电芯极片以卷绕方式形成,卷绕后的电芯极片的多个第一极耳的第一端焊接连接,所述第一端为所述第一极耳突起的一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芯还包括第二极耳,所述第二极耳与所述第一极耳的第一端焊接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极耳突出于所述第二极片的部分包括弯折部。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包括封装膜以及封装于所述封装膜内的第二方面所述的电芯。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提供的电芯极片,包括第一极片、至少一个第一极耳以及第二极片,其中,所述第一极耳沿所述第一极片的长度方向设置,从所述第一极片的边缘处突起,所述第二极片沿所述第一极片的长度方向设于所述第一极耳以外的区域,并与所述第一极片连接,通过增加非极耳区域极片的宽度,能够提升电芯顶部空间的利用率,从而能够提高电芯的能量密度。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电芯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电芯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电芯的剖面图;
图4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6364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润滑油取样装置
- 下一篇:一种水下钢筋混凝土输送管道防渗漏连接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