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铲板工具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633964.5 | 申请日: | 2021-03-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3548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 发明(设计)人: | 沈杰;钱明;郁忠强;钱兴华;张银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桐昆集团浙江恒通化纤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8B1/00 | 分类号: | B08B1/00;B08B1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田相迪 |
| 地址: | 314513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具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铲板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呈半圆柱且中空的主柱、横截面呈U型的副柱以及呈长条状的铜片,所述主柱朝向副柱的侧壁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相对两侧槽壁向副柱方向突起并分别向横向方向弯曲,与主柱朝向副柱的侧壁之间形成有卡接槽,所述副柱的U型两侧内壁上对应卡接槽设置有卡接板,所述主柱和副柱之间通过卡接板和卡接槽配合卡接,所述铜片通过可拆卸调节组件可拆卸安装在安装槽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装置替代竹片,以减少员工工作量,提高铲板质量的铲板工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涤纶长丝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铲板工具。
背景技术
涤纶长丝生产过程中,喷丝板在长时间喷丝过程中,其表面会不断堆积单体结焦,时间一长会造成断丝或影响产品品质。而铲板是定期停位使用铲板工具将喷丝板面的结焦清理干净。现有的铲板工具的主体是长170mm*宽20mm*厚2mm的铜片和长38mm*宽20mm*5mm的竹片,将铜片绑在竹片一端,铜片露出60mm。将露出的铜片打磨出棱角,手持下端竹片用铜片棱角将喷丝板表面的结焦刮下来。铜片反复使用后棱角会被磨圆,因而需要在砂轮上重新打磨,铜片反复打磨后会变短需再把铜片从竹片上拆下来以重新伸出60mm捆绑,如此反复使用直至铜片过短无法使用为止。因此在铜片使用过程中反复绑反复拆,增加员工工作量。使用胶带捆绑质量无法保证,而且使用时还可能会出现位置偏移,容易影响铲板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装置替代竹片,以减少员工工作量,提高铲板质量的铲板工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铲板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呈半圆柱且中空的主柱、横截面呈U型的副柱以及呈长条状的铜片,所述主柱朝向副柱的侧壁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相对两侧槽壁向副柱方向突起并分别向横向方向弯曲,与主柱朝向副柱的侧壁之间形成有卡接槽,所述副柱的U型两侧内壁上对应卡接槽设置有卡接板,所述主柱和副柱之间通过卡接板和卡接槽配合卡接,所述铜片通过可拆卸调节组件可拆卸安装在安装槽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由主柱和副柱组成的呈圆柱状,手持主柱和副柱,圆柱状的结构,更加易于手持,比原片状的手柄握感更好,使用时稳定性也更好,而且主柱呈半圆柱且中空,和副柱横截面呈U型的结构,整体重量也不大,不会影响使用,铜片通过可拆卸调节组件可拆卸安装在安装槽中,后续铜片使用磨短后,还可将主柱和副柱拆开,通过可拆卸调节组件将铜片拆卸下来重新调整固定位置,主柱和副柱之间通过卡接板和卡接槽配合卡接,拆装方便易于调整,减少了员工工作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装置替代竹片,以减少员工工作量,提高铲板质量的铲板工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可拆卸调节组件包括设置在安装槽槽底并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若干安装螺孔以及设置在铜片一端的配合孔,所述铜片通过安装螺栓依次旋转穿过配合孔和安装螺孔后安装在安装槽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续铜片使用磨短后,还可将主柱和副柱拆开,随后旋出安装螺栓,将铜片拆卸下来重新调整固定位置,随后继续将安装螺栓依次旋转穿过配合孔和下一个安装螺孔后,将铜片安装在安装槽中,主柱和副柱之间通过卡接板和卡接槽配合卡接,安装和拆装方便易于调整,减少了员工工作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柱和副柱的一端分别设置有斜坡,两个斜坡之间开设有供铜片穿出的开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进一步便于利用一端的铜片清洁使用时,能实时方便看到露出的铜片清理状态,在主柱和副柱的一端分别设置有斜坡,两个斜坡之间开设有供铜片穿出的开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若干安装螺孔沿长度方向依次等距离间隔设置在安装槽槽底。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进一步便于对铜片位置的均匀调整,将若干安装螺孔沿长度方向依次等距离间隔设置在安装槽槽底。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柱和副柱外侧壁中部沿周向设置有防滑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桐昆集团浙江恒通化纤有限公司,未经桐昆集团浙江恒通化纤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63396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进的相关干涉仪测向装置
- 下一篇:一种便捷式宽面指纹采集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