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黑臭水体氨氮释放研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633800.2 | 申请日: | 2021-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7475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黄宝山;杨凤玲;杨小玲;许建龙;黄建勇;李俊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工建设集团(福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18 | 分类号: | G01N33/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3000 福建省漳州市漳州招商局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体 释放 研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黑臭水体氨氮释放研究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检测腔与第二检测腔,所述箱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氨氮检测器,所述氨氮检测器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检测头,所述箱体的内顶部且位于第一检测腔与第二检测腔之间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本实用新型,设置电动推杆,能够根据水的深度调整伸缩杆的长度,便于对污泥进行提取方便研究,设置第一检测腔与第二检测器,可以第一时间对污泥中的氨氮进行提取研究,减少研究时间长度,设置握板与推板,能够将第一检测腔与第二检测腔内部的纯水与取泥器中的污泥进行接触,避免污泥中氨氮受到影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环境监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黑臭水体氨氮释放研究装置。
背景技术
水环境检测中,底泥中的氨氮含量也是十分重要的检测指标,水污染严重的地区,污染物的含量超过水体自净能力,水体产生黑臭现象。
目前在对检测底泥中的氨氮含量时,通常需要将湖泊河底的底泥采集上来之后,再进行氨氮含量测定,这样不但操作麻烦,还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并且第一时间无法对污泥第一时间检测,导致运输过程中对污泥中氨氮的含量造成影响,使研究的成果准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黑臭水体氨氮释放研究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黑臭水体氨氮释放研究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检测腔与第二检测腔,所述箱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氨氮检测器,所述氨氮检测器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检测头;
所述箱体的内顶部且位于第一检测腔与第二检测腔之间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远离电动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电动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取泥器;
所述第一检测腔的左侧壁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握板,所述箱体的下表面活动连接有推板,所述推板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隔板;
所述箱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远离箱体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握杆。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述第一检测腔与第二检测腔为对称布置,且结构相同,所述检测头远离氨氮检测器的一端延伸至第二检测腔的内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检测腔的左侧壁开设有方形通孔,所述挡板远离握杆的一端与箱体的内底部相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箱体的内底部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二隔板的位置位于滑槽的内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箱体的下表面且位于推板的右侧开设有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的位置位于取泥器的下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箱体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入水管,所述入水管靠近箱体的一端延伸至第二检测腔的内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箱体的底部且位于推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靠近箱体的一端延伸至箱体的内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握板的位于两个升降杆,所述挡板伸出的长度低于升降杆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工建设集团(福建)有限公司,未经中工建设集团(福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6338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长寿命抗衰减的LED发光装置
- 下一篇:自循环转换发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