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减震器固定构造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633182.1 | 申请日: | 2021-03-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873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 发明(设计)人: | 柳原隼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16F7/116 | 分类号: | F16F7/1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徐金国;吴启超 |
| 地址: | 日本东***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减震器 固定 构造 | ||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减震器固定构造,该减震器固定构造能够使减震器底座及车体侧的部件在多个车型之间通用,能够减少成本。减震器固定构造100是将减震器固定于车体上的减震器固定构造,其具备:减震器底座32,其配置在车体和减震器之间,且设置有减震器;固定部件33,其从减震器底座32侧贯穿减震器底座32而将减震器底座32固定于车体上;及,板状的防干扰部件35,其设置在比固定部件33更靠内侧,并且被夹在减震器的结构部件34和减震器底座32之间,以防止减震器的结构部件34和固定部件33之间的干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震器固定构造。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使施加至车辆的振动或冲击衰减的悬架装置。该悬架装置包括减震器,该减震器由包括螺纹轴部和螺帽的进给螺纹机构部、及连接于螺纹轴部的马达构成。螺纹轴部,根据将螺帽的直进运动转换成旋转运动而围绕旋转轴旋转。螺纹轴部的旋转,经由旋转传递机构部而传递至马达,使马达内产生感应电动势。控制部,基于感应电动势,产生使马达反向旋转的旋转扭矩。螺纹轴部,根据承受该旋转扭矩而使螺帽的直进运动衰减。这样,悬架装置能够使施加至车辆的振动等衰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7535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图4是表示以往的减震器固定构造的概略剖视图。如图4所示,以往的悬架装置是经由被配置在该悬架装置与车体之间的减震器底座101而设置于车体。在此情况下,悬架装置设置于减震器底座101,并且螺栓102穿过减震器底座101而旋入至车体侧的部件。在旋入至车体侧的部件中的螺栓102的头部103的直径方向内侧,例如配置有碰撞缓冲橡胶垫等减震器的结构部件104。在减震器的结构部件104和螺栓102的头部103之间,确保有间隙105。
对于该结构,若沿着直径方向超过间隙105地增大减震器的结构部件104,则减震器的结构部件104会干扰螺栓102的头部103,因此,需要使旋入至车体侧的部件中的螺栓102的位置向直径方向外侧偏移。具体而言,需要变更形成于减震器底座101上的螺栓102的贯穿孔106的位置,并且也变更对螺栓102进行紧固的车体侧的部件的构造。这样,不但必须配合减震器的结构部件104的大小来准备螺栓102的贯穿孔106的位置不同的多种减震器底座101,而且还必须准备多种车体侧的部件,从而导致成本升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减震器固定构造,其能够使减震器底座及车体侧的部件在多个车型之间通用,能够减少成本。
[解决问题的方案]
(1)、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减震器固定构造,其将减震器固定于车体上,所述减震器固定构造具备:减震器底座,其配置在前述车体和前述减震器之间,且设置有前述减震器;固定部件,其从前述减震器底座侧贯穿前述减震器底座而将前述减震器底座固定于前述车体上;及,板状的防干扰部件,其设置在比前述固定部件更靠内侧,并且被夹在前述减震器的结构部件和前述减震器底座之间,以防止前述减震器的结构部件和前述固定部件之间的干扰。
(2)、在前述(1)中,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固定部件是紧固部件,前述防干扰部件的厚度也可为前述紧固部件的头部的厚度以上。
(3)、在前述(1)或(2)中,本实用新型的前述防干扰部件也可以是环状的隔板。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如下减震器固定构造,该减震器固定构造能够使减震器底座及车体侧的部件在多个车型之间通用,能够减少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应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减震器固定构造的悬架装置的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6331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家用穿裤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移动视觉技术的烟梗智能上料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