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单片机的车内儿童安全分级告警电路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632042.2 | 申请日: | 2021-03-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7015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 发明(设计)人: | 吴健辉;欧先锋;赵林;陈诺天;陈娜;段绍喜;宛茂玲;徐高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理工学院 |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 |
| 代理公司: | 重庆百润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9 | 代理人: | 姚琼斯 |
| 地址: | 414000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单片机 儿童 安全 分级 告警 电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基于单片机的车内儿童安全分级告警电路,基于单片机的车内儿童安全分级告警电路,包括主控芯片、电源模块、车辆状态数据采集模块、人体检测模块、车内危险感知模块以及分级告警模块,主控芯片分别与电源模块、车辆状态数据采集模块、人体检测模块、车内危险感知模块以及分级告警模块连接;本实用新型中,系统供电电源通过车载电瓶取电,车载电瓶的电压为12V,选用LM317作为稳压芯片,并通过稳压电路使输出电源具备最大5A的电流输出,保证系统的需求;根据系统的功能需求,告警模块采用三级分级告警、本地和远程结合的方式,提醒车辆附近的人车内有小孩处于危险中,有效提高了解救效率,以便车内儿童能尽快得到解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内安全分级告警范围,具体是基于单片机的车内儿童安全分级告警电路。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增长,私家车的使用日益增多,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但与此同时,由于疏忽大意或者对密闭车内环境危险性的不了解,车主安全意识薄弱,导致高温天气下儿童被长时间误锁车内而窒息死亡的案例也常有发生。在高温天气下,车内温度上升十分迅速,汽车若长时间处于密闭状态,会使得车内空气不流通,有害气体增加,自我保护能力较弱的儿童和老年人群体,一旦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且无法得到外界有效的援助,极易导致脱水甚至窒息死亡,针对滞留车内的人员安全问题,国内外的汽车从业人员从两方面开始了相关工作,首先是对车辆用户在购车阶段的安全培训,以及日常的安全用车宣传;其次是开始进行主动告警方面的研究。但是由于疏忽大意和侥幸心理,尽管进行过相关安全培训,儿童被锁车内的事情还是屡屡发生,而车内安全告警相关产品,由于投入的研发资金少,导致产品的可靠性低,虚警率高,市场上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类似产品。
为此,发明人综合各类因素提出了基于单片机的车内儿童安全分级告警电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单片机的车内儿童安全分级告警电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基于单片机的车内儿童安全分级告警电路,包括主控芯片、电源模块、车辆状态数据采集模块、人体检测模块、车内危险感知模块以及分级告警模块,主控芯片分别与电源模块、车辆状态数据采集模块、人体检测模块、车内危险感知模块以及分级告警模块连接;
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电源P1,电源P1通过稳压电路为整体电路供电,稳压电路包括稳压芯片U2、顺序编号的电容C1至电容C6、滑动变阻器D1、电阻D2、二极管D1、二极管D2、LED灯LED1以及电感L1,电源P1的1脚接电容C1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以及二极管D1的负极并接U2的Vin脚;电容C1的另一端接电容C2的另一端以及电源P1的2脚并接地;二极管D2的正极接U2的Vout脚、电阻R2的一端、二极管D1的负极、电容C4的一端、电容C5的一端以及电感L1的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接电容C5的另一端并接地;二极管D1的正极接滑动变阻器R1的1脚以及U2的GND脚并接电容C3的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接滑动变阻器R1的3脚并接地;电阻R2的另一端接滑动变阻器R2的2脚;电感L1的另一端接电容C6的一端以及LED灯LED1的正极;LED灯LED1的负极接电容C6的另一端并接地;
本实用新型中,系统供电电源通过车载电瓶取电,车载电瓶的电压为12V,选用LM317作为稳压芯片,并通过稳压电路使输出电源具备最大5A的电流输出,保证系统的需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稳压芯片U2选用LM31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理工学院,未经湖南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6320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