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采油井筒多相流流动特性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623764.1 | 申请日: | 2021-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770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李孟昕;闫刚刚;龚修俊;李泉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孟昕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1331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油 井筒 多相 流流 特性 测试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采油井筒多相流流动特性测试装置,采用三个钢丝软管连接两条测试管道,可实现两条测试管道倾斜角度的调节,模拟不同角度井筒内流体的流动。在两条测试管道上分别设置有机玻璃管,不仅可直观显示管道内水合物、蜡沉积的生成情况,而且可显示流体的流型变化。分别设置油罐、水罐和气瓶,油气水三相分为三条管道分别注入混合器,可单独调节油气水各相的流量,可实现多相在线混合和多工况模拟的功能。装置具有管道多角度调节、多工况模拟、流动可视、多相在线混合、多相流流动特性测试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多相流特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采油井筒多相流流动特性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油气藏而言,地下储层内不仅含有原油,还存在水、天然气等其他物质。在油气田开采过程中,原油、水、天然气的混合物通过井筒向上流至地面。随着开采压力、流量等参数的变化,油气水混合物的压损、流动状态等流动特性参数随之变化,而流动特性直接影响了运行成本,同时若出现水合物、蜡沉积等可能会造成安全生产事故,因此,研究采油井筒内多相流的流动特性对提效降耗、保障流动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多相流流动特性测试装置多为固定井筒结构,无法改变井筒的角度,而对于实际的油气藏,油气井分为水平井、直井和斜井,各种井筒的倾斜角度不同,传统的流动特性测试装置结构固定,无法调节管道倾角以模拟不同角度井筒内流体的流动。水平井、直井的井筒内均可能出现水合物、蜡沉积,传统装置无法对其进行直观观察,同时无法显示井筒内流体的流型变化。传统流动特性测试装置仅适用于油水两相、气液两相等,不适用于油气水三相流的测试,且油水的流量不可单独调节,仅可油水预混合后共同注入测试管道,测试工况单一。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道多角度调节、多工况模拟、流动可视、多相在线混合的采油井筒多相流流动特性测试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三个钢丝软管连接两条测试管道,可实现两条测试管道倾斜角度的调节,模拟不同角度井筒内流体的流动。在两条测试管道上分别设置有机玻璃管,不仅可直观显示管道内水合物、蜡沉积的生成情况,而且可显示流体的流型变化。分别设置油罐、水罐和气瓶,油气水三相分为三条管道分别注入混合器,可单独调节油气水各相的流量,可实现多相在线混合和多工况模拟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采油井筒多相流流动特性测试装置,包括油罐、球阀一、离心泵一、质量流量计一、单向阀一、水罐、球阀二、离心泵二、质量流量计二、单向阀二、气瓶、减压阀、针阀一、针阀二、气体流量计、单向阀三、混合器、钢丝软管一、温度计一、压力计一、温度计二、压力计二、有机玻璃管一、钢丝软管二、温度计三、压力计三、温度计四、压力计四、有机玻璃管二、温度计五、压力计五、钢丝软管三、回收罐、测试管道一、测试管道二、空气浴;所述油罐通过球阀一与离心泵一相连;所述质量流量计一一端与离心泵一相连,一端与单向阀一相连;所述水罐通过球阀二与离心泵二相连;所述质量流量计二一端与离心泵二相连,另一端与单向阀二相连;所述减压阀入口与气瓶相连;所述针阀一和针阀二均与减压阀相连;所述针阀一和针阀二均与气体流量计相连;所述单向阀三与气体流量计相连;所述单向阀一、单向阀二、单向阀三均与混合器相连;所述钢丝软管一与混合器相连;所述有机玻璃管一与测试管道一相连;所述温度计一、压力计一、温度计二、压力计二设置在测试管道一上;所述有机玻璃管二与测试管道二相连;所述温度计三、压力计三、温度计四、压力计四设置在测试管道二上;所述钢丝软管三与有机玻璃管二相连;所述温度计五、压力计五设置在钢丝软管三与有机玻璃管二之间的管道上;所述回收罐与钢丝软管三出口管道相连。
所述油罐外部设有电加热带。
所述水罐外部设有电加热带。
所述测试管道一与钢丝软管一相连。
所述测试管道二与钢丝软管二相连。
所述钢丝软管二与有机玻璃管一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孟昕,未经李孟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6237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USB转接板及转接系统
- 下一篇:开关电源外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