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血管吻合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620866.8 | 申请日: | 2021-03-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182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 发明(设计)人: | 李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B17/115 | 分类号: | A61B17/115 |
| 代理公司: | 济南旌励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10 | 代理人: | 单玉刚 |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血管 吻合 装置 | ||
一种新型血管吻合装置,包括上夹板、上压片、下夹板、下压片、第一防滑凹槽、半阻隔机构和力度调节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下夹板前侧设置了半阻隔机构,血管裂口缝合后需要张开血管夹观测血液是否通畅,此时按压上压片和下压片使上夹板与下夹板小幅度张开,同时通过扭簧转轴恢复形变在连接槽内翻转,进而使扭簧转轴将夹座贴合血管表面,由于夹座中部设有通槽,进而允许血管内部分血液流通,若出现漏血情况医疗人员可及时闭合上夹板与下夹板将血液阻隔,降低了操作难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是一种新型血管吻合装置,涉及医疗器械相关领域。
背景技术
血管吻合手术是外科手术中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基本操作,在很多涉及到血管疾病或战创伤手术中都需要进行血管吻合操作,在血管吻合手术过程中,往往需要借助血管夹对血管进行阻断作用,使医生能够对血管进行吻合修复。
现有的血管夹使用过程中,在血管裂口缝合后需要开放血管夹观测其是否通畅,出现漏血情况需要补缝针,但现有的血管夹结构单一,在血管夹开放过程中出现漏血情况时不易及时进行调整,增大了操作难度,并且血管夹的力度不易调节,夹持力度过大容易导致血管坏死,夹持力度较小血管夹容易发生脱落,增加了医疗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在此提供一种新型血管吻合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新型血管吻合装置,该装置包括上夹板、上压片、下夹板、下压片、第一防滑凹槽、半阻隔机构和力度调节机构,所述上夹板后侧设置有上压片,所述上夹板底部与下夹板紧密贴合,所述下夹板后侧设置有下压片,所述下压片顶部前端通过铰链与上压片进行转动配合,所述上夹板底部左右两端与下夹板顶部左右两端均开设有第一防滑凹槽,所述半阻隔机构设置于下夹板前侧,所述力度调节机构设置于上压片与下压片之间,所述半阻隔机构包括连接槽、夹座、扭簧转轴、限位槽、滑块、通槽和第二防滑凹槽,所述下夹板前侧左右两端均设置有连接槽,所述夹座后侧粘接固定有扭簧转轴,并且扭簧转轴与连接槽内侧进行转动配合,所述连接槽后侧设置有限位槽,所述扭簧转轴后侧粘接固定有滑块,并且滑块沿限位槽内侧滑动,所述夹座顶部中部开设有通槽,所述夹座顶部前后两端均设置有第二防滑凹槽。
优选的,所述力度调节机构包括弹性组件、螺杆和旋钮,所述弹性组件顶端通过转轴与上压片转动连接,所述弹性组件底端与螺杆粘接固定,并且螺杆贯穿下压片并与其啮合,所述螺杆底端安装有旋钮。
优选的,所述半阻隔机构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半阻隔机构分别设置于下夹板前侧和上夹板前侧。
优选的,所述扭簧转轴转动的角度为0-15度。
优选的,所述扭簧转轴的弹力值为0.2N,且扭簧转轴呈蓄力状态。
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滑凹槽与第二防滑凹槽形状大小相等,且第一防滑凹槽与第二防滑凹槽中心线处于同一水平方向线上。
优选的,所述旋钮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受力耳,且受力耳表面设有防滑纹路。
优选的,所述弹性组件外表面涂有防水防氧化涂层。
优选的,所述弹性组件为合金弹簧钢材质,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且不易变形。
优选的,所述夹座为聚氨酯材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耐化学性、回弹性和力学性且能耐磨性能优良。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新型血管吻合装置,与同类型设备相比,具有如下改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未经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6208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医疗康复床
- 下一篇:一种防错位的纳滤膜连接用密封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