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加氢站蓄能器余气利用控制阀组有效
申请号: | 202120616897.6 | 申请日: | 2021-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481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方沛军;宣锋;刘学;姜方;伍远安;曹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氢枫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C5/06 | 分类号: | F17C5/06;F17C7/00 |
代理公司: | 武汉知产时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38 | 代理人: | 孔灿 |
地址: | 201100 上海市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氢 蓄能器 利用 控制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氢站蓄能器余气利用控制阀组,包括:氢气蓄能器、氢气压缩机、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所述氢气蓄能器通过蓄能器管道与第一阀门的一端连接;第一阀门的连接至一个三通管件的一端;三通管件的另外两端分别连接至第二阀门的一端和第三阀门的一端;第二阀门的另一端通过排氢管道连接至氢气压缩机的排氢口;第三阀门的另一端通过进氢管道连接至氢气压缩机的进氢口;本实用新型实现了设计简洁明了,安装方式简单、便捷,其关键点在于合理设计管路布置方案,方便操作、维修,同时极大的提高氢气蓄能器内氢气的利用效率,减少浪费,通过较少的成本为客户降本增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氢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氢站蓄能器余气利用控制阀组。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新建的加氢站,其工艺流程为:氢气TT车将≤20Mpa氢气运送至加氢站卸气区域,通过连接卸气阀组将5-20Mpa氢气输送至氢气压缩机,利用氢气压缩机增压氢气输送至蓄能器或为氢燃料电池车(以下简称车辆)直接加氢。
其中增压至蓄能器的氢气上限工作压力为45Mpa,而蓄能器为车辆加氢的压力范围为40Mpa~45Mpa,蓄能器氢气压力低于40Mpa时,氢气压缩机启动增压流程,增压至45Mpa时停止工作,这种流程控制的优点在于能够高效的为车辆加氢作业,减少车辆加氢时间,提高加氢效率。
基于目前加氢站的运营模式(追求加氢效率和车辆运转率),此类PID流程控制的设计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也会产生以下问题。
在初次设备调试及后续设备检修中,需要将瓶组压力泄放至低压(低于3Mpa)或进行氮气置换,运维人员在将蓄能器氢气加氢至最低压力时(40Mpa),就无法通过为车辆加氢降低蓄能器氢气储量。也不宜通过更改PID控制参数进行缓慢加注(蓄能器氢气压力会逐渐降低,加氢效率大幅降低,且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只能通过放散系统将大量的蓄能器内的氢气排放至大气,造成低压氢气无法对车辆进行加氢,产生较大的能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一种加氢站蓄能器余气利用控制阀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加氢站蓄能器余气利用控制阀组,包括:
氢气蓄能器、氢气压缩机、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
所述氢气蓄能器通过蓄能器管道与第一阀门的一端连接;
第一阀门的连接至一个三通管件的一端;
三通管件的另外两端分别连接至第二阀门的一端和第三阀门的一端;
第二阀门的另一端通过排氢管道连接至氢气压缩机的排氢口;
第三阀门的另一端通过进氢管道连接至氢气压缩机的进氢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阀门采用手动球阀。
进一步地,所述蓄能器管道采用高压管道,受压大于等于预设的第一压力阈值P1。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阀门采用手动球阀。
进一步地,所述排氢管道采用高压管道,受压大于等于预设的第一压力阈值P1。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阀门采用手动针阀。
所述进氢管道采用低压管道,受压小于等于预设的第二压力阈值P2。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有益效果是:设计简洁明了,安装方式简单、便捷,其关键点在于合理设计管路布置方案,方便操作、维修,同时极大的提高氢气蓄能器内氢气的利用效率,减少浪费,通过较少的成本为客户降本增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加氢站蓄能器余气利用控制阀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氢枫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氢枫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6168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