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装配泄漏检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0616866.0 | 申请日: | 2021-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650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郭楚驿;陈文宏;陈俊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16 | 分类号: | G01M3/16;G01V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先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8 | 代理人: | 邵劲草;张觐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市***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配 泄漏 检测 系统 | ||
可装配泄漏检测系统包含泄漏检测装置及泄漏检测覆盖件。泄漏检测覆盖件包含泄漏检测区域及可附接区域。泄漏检测区域具有第一及第二电极。第一及第二电极相间隔且稳固接触于覆盖件。系统附接于液冷系统、基座及/或流体管路。当液体泄漏于覆盖件时,液体被吸收直到润湿区域延伸过每个第一及第二电极的一些点。电流传导于其之间提供低电阻路径。侦测到阻抗改变、触发警示装置且重置泄漏检测装置。在无聚集或皱褶情况下,大于一个不同形状及尺寸的可装配泄漏检测系统通过可附接区域固定于分别的液冷系统、基座及/或流体管路并电耦合在一起。
技术领域
示例实施例总体上涉及电极间电阻检测的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使用电极间电阻检测的可装配泄漏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在各别或组合于机架的电脑、服务器及类似大小或较小的电子元件、模块、装置及/或系统的运作过程中,中央处理器、处理器单元、图形板(graphic boards)或计算模块所产生的热必须要迅速且有效地排除,以将运作温度在具有挑战性的运作条件下维持在制造商所建议的范围内。随着前述这些元件、装置及系统的功能性及适用性提升,其功率的需求也随之增加,而这转而增加了冷却的需求。
目前已经开发了几种将热量从各别或组合于机架的电脑、服务器及类似大小或较小的电子元件、模块、装置及/或系统中排除的技术。其中一种是封闭回路液冷系统,其热交换器热耦合于元件、模块、装置及/或系统,以将热量从电子元件、装置和/或系统中传导出去,接着,循环于包含热交换器的冷却回路系统内的冷却流体通过泵浦单元的驱使流过热交换器,从而带走热量。热量是从热源传递到热交换器,再从热交换器传递到冷却流体,然后再经由散热器及/或额外的热交换器令热量从冷却流体传递到外部环境。
一般而言,电子元件、设备及/或系统具有最大工作温度,并需要提供依靠热交换器、散热器及/或额外的热交换器与泵效率的适当液体冷却系统。通常,不只一个电子元件、装置、模块及/或系统需要冷却,因此需要多个管路及压力密封配件。随着管路及压力密封配件增加,因泄漏所导致的损坏或失效的风险亦增加。
当需要泄漏检测时,可以采用泄漏检测系统。一些泄漏检测系统可以提供一种针对大泄漏量而不是较小泄漏的检测方法。一些用于泄漏检测的方法可以通知用户泄漏,但是不通知泄漏的特定区域。一些泄漏检测系统可以组装到单一区域或单一电子元件、模块、设备或系统,但是不能组装到多个区域或多个电子元件元件、模块、设备或系统。安装某些泄漏检测系统可能需要很长的安装时间。一些泄漏检测系统的安装可能需要更改,例如切割,以进行手动放置和组装。
实用新型内容
在一实施例中,一种可装配泄漏检测系统,用以检测自内有加压流体的至少一个容器的漏液,包含至少一个泄漏检测覆盖件及一泄漏检测装置。至少一个泄漏检测覆盖件包含一泄漏检测区域及至少一个可附接区域。泄漏检测区域包含一第一绝缘材料层、一第一电极及一第二电极。第一绝缘材料层具有一第一内表面及一第一外表面。第一电极固定地设置于第一内表面。第二电极固定地设置于第一内表面,且对应于第一电极。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间隔一间隙。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的近端形成至少一个泄漏检测覆盖件的一耦合端,且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的相对于近端的远端形成至少一个泄漏检测覆盖件的一装配端。至少一个可附接区域包含一可附接材料。可附接材料附接于泄漏检测区域,用以使至少一个泄漏检测覆盖件固定于容器。泄漏检测装置具有一电路、一装置输入端、一装置输出端及一警示装置。装置输入端、装置输出端及警示装置电性耦合于电路。至少一个泄漏检测覆盖件的耦合端电性耦合于装置输入端,泄漏检测装置用以检测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之间的阻抗变化,从而在检测到阻抗变化时生成警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泄漏检测覆盖件的泄漏检测区域进一步包含一第二绝缘材料层。第二绝缘材料层相对于第一绝缘材料层,且具有一第二内表面及一第二外表面。第二内表面固定且稳固地接触于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及第一内表面。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固定地设置于第一绝缘材料层及第二绝缘材料层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6168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市政工程用道路施工减速带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双辊电动牙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