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粘接组件、针装置及敷贴皮下软针有效
申请号: | 202120615275.1 | 申请日: | 2021-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750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发明(设计)人: | 胡超宇;鲁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普昂(杭州)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5/158 | 分类号: | A61M5/158;A61F13/02 |
代理公司: | 杭州宇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401 | 代理人: | 刘艳艳 |
地址: | 311121 浙江省杭州市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件 装置 敷贴 皮下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粘接组件、针装置及敷贴皮下软针。其中的粘接组件包括基础层、粘合层和隔离层,所述的粘合层位于基础层和隔离层之间,所述的粘合层与基础层粘接,所述的隔离层可从粘合层移除;所述的隔离层包括位于中间的起始部;所述的隔离层上设有至少一条刻痕线,所述的刻痕线从隔离层外边缘连续延伸至起始部。以上所述的粘接组件可以减少隔离层移除时的干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粘接组件、针装置及敷贴皮下软针。
背景技术
医疗器械领域中,经常需要对器械进行粘连,例如敷贴、敷贴皮下软针等,均需要通过粘接组件来实现与人体的粘连,从而对药物或针进行相对固定。为了方便使用,医疗器械中的粘接组件通常以类似不干胶形式作为粘接层,并设置隔离层对粘接层进行保护。
现有的粘接组件通常采用从边缘处 开始逐步移除的形式移除隔离层。但由于药物或针管通常布置在中间部位,从边缘处开始移除,会对药物或针管等造成干扰,影响后续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粘接组件、针装置及敷贴皮下软针,减少隔离层移除时的干扰。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粘接组件,包括基础层、粘合层和隔离层,所述的粘合层位于基础层和隔离层之间,所述的粘合层与基础层粘接,所述的隔离层可从粘合层移除;所述的隔离层包括位于中间的起始部;所述的隔离层上设有至少一条刻痕线,所述的刻痕线从隔离层外边缘连续延伸至起始部。
通过在隔离层上设置刻痕线,移除隔离层时,提拉起始部,隔离层在逐步脱离粘合层的同时,会沿刻痕线撕裂,避免与药物或针等接触,减小相互干扰,移除过程更顺畅。同时将起始部设置中间部位,与药物或针管对应,留出足够的操作空间。
作为优选,所述的刻痕线为螺旋线,隔离层以螺旋形式逐步分离,分离过程更顺畅。
作为优选,所述刻痕线的数量为至少两条,且各条刻痕线之间互不相交。在移除隔离层的过程中,隔离层从多个方向撕裂并与粘合层分离,受力更均匀,移除过程更顺畅。
作为优选,所述粘合层设有与起始部对应的中心孔。
作为优选,所述的起始部上还设有与刻痕线一一对应引导孔,所述刻痕线的一端延伸至引导孔。当提拉起始部时,在引导孔的引导下,由于应力集中,隔离层会准确的从刻痕线部位开始撕裂。
作为优选,所述的引导孔为弧形孔
一种针装置,包括针座和针管,及如上所述的粘接组件,所述的针座作为粘接组件的基础层,所述的针管设置在针座上,并与起始部对应。
一种敷贴皮下软针,包括敷贴单元,所述的敷贴单元包括基座和皮下软针,还包括如上所述的粘接组件,其中所述的基座作为粘接组件的基础层;所述的留着管穿过粘合层设置。
作为优选,还包括保护套管,所述的套管内设有与皮下软针对应的空腔,所述隔离层的起始部与保护套管对应。保护盖对皮下软针起到整体保护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以敷贴皮下软针为具体使用场景的粘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粘接组件中隔离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普昂(杭州)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未经普昂(杭州)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6152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