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控流结构及热流道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0612150.3 | 申请日: | 2021-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455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李象烈;康仁植;谢永权;陈富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柳道热流道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8 | 分类号: | B29C45/28;B29C45/27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刘文求;吴志益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热流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控流结构及热流道系统,其中,控流结构包括:热咀,所述热咀内设有进胶通道,所述进胶通道的直径呈渐变状;阀针,所述阀针的部分设于所述热咀内;其中,所述阀针具有控流部,所述控流部位于所述进胶通道内、且与所述进胶通道的形状相适配。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热咀内设置直径呈渐变状的进胶通道,阀针上设置与进胶通道形状适配的控制部,进而改变阀针的高度时就可以改变控流部和进胶通道之间的间隙,从而控制进入热咀内的熔胶流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控流结构实现了对熔胶流量的控制,保证了热流道系统的走胶平衡,并且无需重新加工热流道部件,也无需拆模装模,既降低了维修成本,也提高了生产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流道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控流结构及热流道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热流道的射胶量都是依托于加工完成的热嘴流道大小,如图1所示,阀针10开关时也只是有封胶和射胶的两个动作,阀针10开关时对胶流量没有影响。所以现有的热流道只能预先评估好胶流量,再通过加工来保证胶流量。
在实际生产中很容易出现走胶不平衡,出现问题后,也只能通过重新加工热嘴20的流道大小来调整胶流量,因此调整胶流量时需要重新加工热嘴20的流道,此时需要热流道系统停止作业,待加工好再拆装替换,导致维修成本极高。
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流结构及热流道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热流道系统走胶不平衡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流结构,其中,包括:
热咀,所述热咀内设有进胶通道;
阀针,所述阀针的部分设于所述热咀内;
其中,所述阀针具有控流部,所述控流部位于所述进胶通道内、且与所述进胶通道的形状相适配。
进一步地,所述控流结构中,所述进胶通道具有进胶端和出胶端;
所述进胶端的直径大于所述出胶端的直径,所述热咀内部设有熔胶流道,所述出胶端连接于所述熔胶流道。
进一步地,所述控流结构中,所述控流部具有背离所述热咀的大端和朝向所述热咀的小端;所述小端的直径小于所述大端的直径,所述大端的直径和小端的直径均小于所述出胶端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控流结构中,所述进胶通道和控流部均呈锥形状。
进一步地,所述控流结构中,还包括分流板,所述分流板与所述热咀相连接,所述分流板上设有分流通道,所述分流通道连接于所述进胶端。
进一步地,所述控流结构中,所述阀针还包括封胶部和射胶部;
所述封胶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大端、另一端上设有按压部;
所述射胶部与所述小端相连接、并位于所述熔胶流道内。
进一步地,所述控流结构中,所述按压部的直径大于所述封胶部的直径,所述封胶部的直径与所述大端的直径一致,所述射胶部的直径与所述小端的直径一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热流道系统,其中,包括上述的控流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柳道热流道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柳道热流道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6121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