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卷绕电芯及电池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609730.7 | 申请日: | 2021-03-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060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 发明(设计)人: | 刘微;胡亦杨;张亦弛;刘婵;侯敏;曹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浦能源有限公司;上海瑞浦青创新能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10/04 | 分类号: | H01M10/04;H01M10/0587;H01M10/0525 |
| 代理公司: | 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 31334 | 代理人: | 李佳俊;郭国中 |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卷绕 电池 | ||
1.一种卷绕电芯,其特征在于,包括:极片组件(1)、极耳(2)、隔膜层和多孔层(3);
所述极片组件(1)包括正极片和负极片,所述隔膜层设置在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之间;
所述多孔层(3)设置在所述正极片的表面或转角位置;
和/或,所述多孔层(3)也设置在所述负极片的表面或转角位置;
所述多孔层(3)采用柔性多孔材料;
所述卷绕电芯为层结构;
所述极耳(2)设置在所述极片组件(1)的一侧;
所述转角位置是指极片组件卷绕时发生弯折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层(3)的孔隙率在设定范围内,并且允许锂离子通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层(3)采用的柔性多孔材料为聚丙烯、聚酰亚胺、聚乙烯、聚氯乙烯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层(3)采用的柔性多孔材料表面全部或部分涂覆的粘性材料为聚偏氟乙烯、热塑性聚合物或丙烯酸酯类预聚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层(3)设置在所述极片组件(1)上的方式包括热熔、冷压、电子束辐射交联或紫外线辐照交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层(3)的长度与所述极片组件(1)的宽度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电芯,其特征在于,卷绕电芯的层结构卷绕设置为多圈,所述多圈用N表示,其中,N≥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卷绕电芯,其特征在于,每一圈极片组件(1)上的多孔层(3)的长度不同。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卷绕电芯,其特征在于,
负极片第一圈设置多孔层(3)的第一位置到负极片头部的距离A1为:
A1=D/2-A0;
负极片第一圈设置多孔层(3)的第二位置到负极片头部的距离A2为:
A2=A1+D/2;
负极片第N圈设置多孔层(3)的第一位置到负极片头部的距离AN-1为:
AN-1=AN-2+[D+(N-1)Δt]/2;
负极片第N圈设置多孔层(3)的第二位置到负极片头部的距离AN为:
AN=AN-1+(D+(N-1)Δt)/2;
正极片第一圈设置多孔层(3)的第一位置到正极片头部的距离为C1:
C1=(D+Δt)/2-C0;
正极片第一圈设置多孔层(3)的第二位置到正极片头部的距离C2为:
C2=C1+(D+Δt)/2;
正极片第N圈设置多孔层(3)的第二位置到正极片头部的距离CN-1为:
CN-1=CN-2+(D+NΔt)/2;
正极片第N圈设置多孔层(3)的第二位置到正极片头部的距离CN为:
CN=CN-1+(D+NΔt)/2;
其中:A0为负极片头部位置,C0为正极片头部位置,D为卷针周长,Δt为卷绕过程中正极片、负极片和隔膜层厚度之和。
10.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含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卷绕电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浦能源有限公司;上海瑞浦青创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瑞浦能源有限公司;上海瑞浦青创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60973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零件检测旋转平台
- 下一篇:一种新型便于更换物料的纺织物印花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