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OIS马达的3D折弯弹片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0607721.4 | 申请日: | 2021-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811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王林;张自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易迅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225 | 分类号: | H04N5/225;G03B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中络智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300 | 代理人: | 张洁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ois 马达 折弯 弹片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学影像设备,公开了一种OIS马达的3D折弯弹片结构,为设置在OIS马达中用于连接载体、支架和底座的弹性体结构,包括相连形成单根连续条状结构的内侧筋条和外侧筋条;其中,外侧筋条与内侧筋条均为片体结构,其所处平面相互垂直,并在外侧筋条与内侧筋条的连接处形成具有至少两侧折弯角的连接体9。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的3D结构的外侧筋条结构和45°角的弯折部,从而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和弹性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学影像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OIS马达的3D折弯弹片结构。
背景技术
OIS即为光学影像稳定系统(光学防抖系统),是利用传感器测量到镜头模组的移动信息后发送至微处理器中,通过微处理器立即计算出需要补偿的位移量,然后通过与镜头模组连接的动作机构以相反方向相同速率移动相同的位移量,从而使镜头模组的抖动方向及位移量能够加以补偿,从而有效的克服因相机的振动产生的影响模糊。
现有的OIS马达从上到下依次包括壳体、前垫片、上弹簧片、支架、载体、线圈、下弹簧片、后垫片和底座,其中所述线圈设置在载体上,而在支架或底座上设有用于产生固定磁场的永久磁铁。由于现有的音圈马达需要提高载体的变焦移动效率,同时应对具有光学防抖功能时整个活动部件的稳定性,需要对上弹簧片和下弹簧片进行优化。目前业界在有限的空间内要实现下弹片保持通电及结构强度,支撑上弹片悬浮目的,一般采用平面结构设计。其缺陷包括:为达到支架悬浮目的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弹片边缘过于细长,目前加工尺寸最小宽度能保持到0.05mm左右,加工精度不能完全保证,这样的宽度在可靠性实验时容易出现断裂现象,造成产品不良;且由于平面的设计方式,在宽度过于窄的情况下也不能提升结构的强度,对悬浮的支架支撑效果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3D折弯弹片结构,具有3D折弯结构,能够在现有加工工艺下达到较好的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OIS马达的3D折弯弹片结构,为设置在OIS马达中用于连接载体、支架和底座的弹性体结构,包括相连形成单根连续条状结构的内侧筋条和外侧筋条;
其中,外侧筋条与内侧筋条均为片体结构,其所处平面相互垂直,并在外侧筋条与内侧筋条的连接处形成具有至少两侧折弯角的连接体。
首先,需要对本实用新型应用的OIS马达结构进行说明,该OIS马达是一种微型电动结构,主要用于对微型摄像镜头进行焦距调节及防抖补偿的设备。微型摄像镜头包括影像传感器和镜头模组,该OIS马达是连接镜头模组和影像传感器并使得镜头模组相对于影像传感器具有一定自由度且能够电动控制进行一定范围内的规律动作的结构。
为了使镜头模组能够发生可控的相对运动,则需要使其保持相对的“悬浮”状态,并通过电磁结构从多个方向推动镜头模组进行动作。而所谓的“悬浮”状态,是指镜头模组相较于影响传感器具有一定范围的活动自由度,现有技术中实现该效果是通过三个活动连接的结构和两个弹片实现。其中所谓的载体是用于固定连接镜头模组的环状结构,而所谓的支架同样为环状结构,其中部设有孔洞用于容纳载体,在支架上部设有上弹片,上弹片一端连接载体,另一端连接支架,使得载体在支架的孔洞内沿轴线动作时始终受到上弹片提供的回复力,使其保持轴向悬浮。
而所谓的底座则是用于固定影像传感器的结构,同时具有内部控制线路和供电线路,并与支架活动连接。而支架与底座之间可在垂直于支架孔洞的轴线平面上移动,底座上设有下弹片结构,下弹片不仅连接支架和底座,同时还具有连接内部载体的结构,既能够实现弹性连接限位效果,同时采用金属材料可替代线缆进行供电或信号电流输送。
本实用新型中的弹片结构则是上述内容中的上弹片或下弹片结构,由于至少需要连接两个活动部分,则具有内侧筋条和外侧筋条两个条状结构。而现有弹片结构的内侧筋条和外侧筋条从轴线方向观察其外形为折叠结构,具有至少一个折弯,而该转弯处则是内侧筋条和外侧筋条连接部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易迅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易迅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6077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