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障碍车厢布置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603800.8 | 申请日: | 2021-03-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504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 发明(设计)人: | 张如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0N2/26 | 分类号: | B60N2/26;B60N2/30;B60N3/00;B62D31/02;A61G3/08 |
| 代理公司: | 南京灿烂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56 | 代理人: | 李志鸿 |
| 地址: | 21003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障碍 车厢 布置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障碍车厢布置结构,涉及公交车技术领域。包括车厢主体,所述车厢主体的前部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驾驶区、上车刷卡区及车前门,所述车厢主体的中心位设置有乘客通行过道。该无障碍车厢布置结构,右中乘客区内设置的折叠式儿童安全座椅,儿童与成人相邻乘坐,方便大人照顾,无障碍设施区内设置的折叠座椅、推车固定带及轮椅固定架,方便乘客乘坐且提高车内空间使用率的同时,在车内人流较大时,可将推车或轮椅固定,充分考虑了普通乘客、坐轮椅乘客、儿童乘客以及携带婴幼儿推车乘客的乘车感受,布局紧凑、空间利用充分,在同等车辆尺寸下具有相对较多的乘车空间,提高了公交服务水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交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无障碍车厢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公交车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主要交通工具,承载了大部分的客流,随着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公交车作为代步工具,而是对公交车的舒适性、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国内公交车一般只是设置了爱心座椅、轮椅安放区等设施服务于老弱病残孕群体,而对于带小孩的乘客,尤其是携带婴幼儿推车的乘客关注较少。
目前公交车的车厢布置方案大多是针对成年人设计的,如果儿童占用成人座椅会降低公交座位的使用效率,但是如果儿童不占用座位,而是由与大人共用座位或站立乘车,又会带来极大地安全隐患,对于以上情况,设计一种服务于儿童及带小孩乘客的无障碍车厢布置结构很有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障碍车厢布置结构,具备满足儿童乘车要求,在不降低公交座位的使用效率的同时保证儿童乘车安全,同时解决了儿童推车或轮椅安放问题的优点,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满足儿童乘车要求,在不降低公交座位的使用效率的同时保证儿童乘车安全,同时解决了儿童推车或轮椅安放问题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障碍车厢布置结构,包括车厢主体,所述车厢主体的前部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驾驶区、上车刷卡区及车前门,所述车厢主体的中心位设置有乘客通行过道,所述车厢主体的中部从前至后依次设置有左前乘客区、右前乘客区、左中乘客区、右中乘客区、无障碍设施区、下客区及车后门,所述车厢主体的后部设置有乘客座椅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驾驶区内安装有驾驶椅,且位于驾驶椅右侧设置有智能投币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乘客通行过道上安装有扶手杆,且扶手杆位于左中乘客区、右中乘客区、无障碍设施区及下客区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左前乘客区、右前乘客区、左中乘客区、右中乘客区及乘客座椅区内均安装有乘坐椅,且左前乘客区、右前乘客区、左中乘客区内的乘坐椅均背靠车厢主体内壁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右中乘客区内安装有折叠式儿童安全座椅,且折叠式儿童安全座椅背靠车厢主体内壁设置,并介于右中乘客区内的乘坐椅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无障碍设施区内安装有折叠座椅、推车固定带及轮椅固定架,所述折叠座椅背靠乘客座椅区设置,所述推车固定带位于折叠座椅上方,所述轮椅固定架背靠车厢主体内壁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障碍车厢布置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无障碍车厢布置结构,右中乘客区内设置的折叠式儿童安全座椅,儿童与成人相邻乘坐,方便大人照顾,无障碍设施区内设置的折叠座椅、推车固定带及轮椅固定架,方便乘客乘坐且提高车内空间使用率的同时,在车内人流较大时,可将推车或轮椅固定,充分考虑了普通乘客、坐轮椅乘客、儿童乘客以及携带婴幼儿推车乘客的乘车感受,布局紧凑、空间利用充分,在同等车辆尺寸下具有相对较多的乘车空间,提高了公交服务水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6038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园林植被浇灌装置
- 下一篇:一种地质灾害多发路段监测防控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