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条码识读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20594265.4 | 申请日: | 2021-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706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胡菁;庄阿伟;张锴开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新大陆自动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7/10 | 分类号: | G06K7/10;G02B2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015 福建省福州市马***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条码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条码识读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条码识读设备,包括壳体1,成像模组2,照明模块3,消光板4,分光镜片5,保护透屏6。所述成像模组2和所述照明模块3分别位于所述分光镜片5的两边,所述消光板4正对所述照明模块3,所述分光镜片5与所述保护透屏6成45度夹角。本实用新型采用单光源配合分光镜片的设计,同时实现对焦灯和照明补光灯的功能,降低设备功耗,缩小设备体积,并且形成的光斑中心和成像模组中心一致无偏移,图案边缘清晰亮度高,识读区域无暗区,便于定位目标和图像识别。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条码识读领域领域,具体是一种条码识读设备。
背景技术
条码识读过程中为了定位目标的位置需要具备对焦灯,为了提高图像对比度需要具备照明补光灯。照明补光灯发射光线到被测物体表面,经表面反射光线回成像模组而形成有对比度的成像图像。条码识读设备都有固定的镜头视场角,目标只有在镜头视场角范围内,才进入有效的识读区域,条码识读设备才能获得目标的有效成像图像,对焦灯就起到确定目标位于有效识读区域的作用。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条码识读设备分为单照明单对焦方案和双对焦和双照明方案。对于单照明单对焦方案,如图2所示,由于对焦灯和照明补光灯分别放置于成像模组两侧,光源的光路中心不与成像模组成像视场中心重合,会存在光斑位置偏移的问题。随着识读距离的改变,偏移情况也有所不同,尤其识读距离越短时,偏移现象越明显,无法很好的进行定位,同时将存在视场角范围内照度不均匀问题,越接近补光灯光路中心的区域照度高,远离补光灯光路中心的区域照度逐渐递减,且当识读距离较近时,由于光源的照射面积较小,无法完全覆盖成像模组成像区域,导致有明显的成像暗区。如图4所示。
为了解决对焦位置偏移问题,目前的双照明双对焦方案采用两个对焦灯和两个照明补光灯分别对称分布在成像模组两侧,如图1所示,这种光源分布方式虽然解决了光斑位置偏移问题,并且也有较好的照度均匀度,但是由于结构上光源与成像模组间仍存在一定距离,当识读距离较近时,由于光源照射面积小,各个光源的光斑尚未重合完全覆盖成像模组成像区域,故视场角范围内存在明显的中心暗区,如图3所示。另外,多个光源占据的空间较大,对于尺寸较小的识读设备,有较大的局限性,且光源之间互相影响位置排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条码识读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条码识读设备,包括以下组件:
壳体1,所述壳体1的底部设有开口。
成像模组2,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上部,包括镜头21和设置在所述镜头21后方的图像传感器22。
照明模块3,位于所述壳体1的内侧壁相对于所述成像模组22的下方。
消光板4,位于所述壳体1的内侧壁,正对所述照明模块3。
分光镜片5,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内部,所述照明模块3射向所述消光板4的光线需穿透所述分光镜片5,所述分光镜片5和保护透屏6为45°夹角。
其中,所述成像模组2和所述照明模块3分别对着所述分光镜片5的不同侧面,所述照明模块3出射光角度和所述镜头21视场角角度大小一致。
保护透屏6,覆盖所述壳体1的底部开口。
所述照明模组3的配光曲线为高度截止型曲线。
所述消光板4表面为黑色的高消光度材料,所述消光板4尺寸大于经过所述分光镜片5透射到其表面的光斑尺寸。
所述分光镜片5为半透射半反射的平面镜。
所述照明模块3进一步包括:透镜31、设置在透镜后方的LED光源32、安装有LED光源的PCB板33、以及设置在PCB板后端的散热件3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新大陆自动识别技术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新大陆自动识别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59426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铰链梁组件及六面顶压机
- 下一篇:一种灰渣脱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