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柔性水带长距离输水、调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0592887.3 | 申请日: | 2021-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742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梁玉萍;韩世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玉萍 |
主分类号: | E03B1/02 | 分类号: | E03B1/02;E03B7/02;E03B7/07;E03B7/09;F16L11/02;F16L55/027;F16L57/00 |
代理公司: | 安阳金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50 | 代理人: | 王晖 |
地址: | 455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柔性 长距离 输水 调水 系统 | ||
柔性水带长距离输水系统、调水系统,包括柔性水带,取水端的水流入柔性水带上的接头中,以柔性水带形成长距离输送管路,所述的长距离输水管路包括多节柔性水带,相邻的两节柔性水带通过减压墩连接,所述的减压墩的上具有一个T形通路,进水端连接在T形通路的竖直边上,T形通路的横边两端为出水,出水后汇集成一路连接在下一节的柔性水带上。本系统采用柔性水带和减压墩连接可实现数十公里、数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的水长距离输送,本系统相较于传统的渠道输水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长距离的输水、调水,特别涉及采用柔性水带的长距离输水、调水系统,属于水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的长距离输送、调水系统均采用河流、渠道,如南水北调系统,这种系统输送、调水能力比较大,适合长距离持续大量的输水调水使用,但目前这种渠道式的输水、调水存在着一下问题:一是修建成本很高,在修建时往往还需要征地、拆迁等工作配合,投资很大;二是这种渠道在经过涵洞、河流、铁路等大型基础设施时要么绕过、要么要经过更高成本的规划、设计和施工,所以其规划建造要受到现有基础设施和自然条件的影响;三是这类渠道建设时一定会进行破坏式的施工,对原有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四是这类渠道实现的一般是特定的点对点的水资源调配输送,只有位于初始设计所涵盖的点的中才能享有使用这类渠道输水所带来的便利,而不再渠道周边的区域则无法使用;五是这类渠道规划建设时选择的取水端是依据历史数据、现有水资源情况和未来水资源的预测做出的,而取水端的水资源状况在受到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取水端的水资源状况很多情况下并不是象所预测和规划设计的稳定、充沛,这就导致了取水端无水可供输送、调配,这样的情况下整个的渠道就会失去其使用价值,这种显现在我国比比皆是,特别是以水库为水源的渠道,随着水库水源的枯竭,基本都处于废弃状态,这导致这类渠道的投资失败,而且废弃的渠道往往还给目前的很多工农业生产带来很多的不便,但鉴于其是水利设施,还不能随意废弃、填埋,导致其产生了负面的价值。还有目前的气候变化无常,旱涝的发生地也毫无规律,不可预测,如去年我国某省内两个不同的区域分别发生严重旱情和严重水涝,当时就有专家提出在两地之间修建远距离输送、调水的渠道来解决问题,但修建渠道需要很长时间,所以依靠渠道输送是不可能接解决当时的旱涝问题的,即使几年后渠道建成,两个区域旱涝是否会再发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当这种无规律可循的旱涝事件发生后,采用渠道实现水的输送调配是不可行的,而且目前对于这种情况也基本上毫无办法,通常采用的是丢小保大的措施,特定区域的群众在这种事件发生后会做出巨大的牺牲。还有在我国西北的广大地区,由于地质结构的渗透性太强,根本就无法通过渠道输水进行水资源的输送,导致当地的农业发展受阻、荒漠化治理严重缺水,所以针对目前的输送、调水中存在的问题,如何能够及时、灵活的实现不特定的点之间的水资源的长距离输送、调配是水利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的长距离输水、调水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柔性水带长距离输水、调水系统。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了下述的技术方案:柔性水带长距离输水、调水系统,包括柔性水带,取水端的水流入柔性水带上的接头中,以柔性水带形成长距离输送管路,所述的长距离输水管路包括多节柔性水带,相邻的两节柔性水带通过减压墩连接,所述的减压墩的上具有一个T形通路,进水端连接在T形通路的竖直边上,T形通路的横边两端为出水,出水后汇集成一路连接在下一节的柔性水带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减压墩每间隔600-2000m设置一个。
进一步的;所述的柔性水带的内径大于等于480mm。
进一步的;所述的柔性水带包括编织水带,编织水带的外周一体设有防紫外线的黑色胶膜。
进一步的;所述的长距离输送管路的部分长度或全部长度上周围安装有护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玉萍,未经梁玉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5928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载电源的散热机构
- 下一篇:一种远探测电磁波电阻率随钻测井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