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密集型光波复用组网架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577103.X | 申请日: | 2021-03-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1025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 发明(设计)人: | 郭可轩;刘新亮;宋健;张炜明;杨付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深证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B10/032 | 分类号: | H04B10/032;H04B10/038;H04B10/25;H04J14/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牛亭亭 |
| 地址: | 52369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密集型 光波 组网 架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密集型光波复用组网架构,包括:多个网络节点;第一环网光纤,多个网络节点通过第一环网光纤连接构成第一光纤环网网络;第二环网光纤,多个网络节点通过第二环网光纤连接构成第二光纤环网网络;其中,第一光纤环网网络和第二光纤环网网络互为冗余。每个网络节点包括互为冗余备份的两台密集型光波复用设备。两台网络管理设备互为冗余备份,且分别异地设置。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光纤环网网络之间的冗余备份功能,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容灾备份能力,增强了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密集型光波复用组网架构。
背景技术
金融信息化是构建在由通信网络、计算机、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四要素组成的国家信息基础框架之上,由具有统一技术标准,通过不同速率传送数据、语音、图形图像、视频影像的综合信息网络,将具备只能交换的增值服务的多种以计算机为主的金融信息系统互连在一起,创造金融经营、管理、服务新模式的系统工程。随着金融信息化的快速发展,金融行业逐步建立大型数据中心完成数据集中处理,各种业务对数据安全性也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业务数据作为信息系统中的“最为核心的资产”,对用户正常业务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旦因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引起系统瘫痪、数据毁损,将给用户带来重大损失和无可挽回的影响。数据中心必须能做到7×24小时不间断的服务能力,为避免数据中心遭受灾难时造成的巨大损失,容灾备份系统的建设势在必行。
原有的TDM(光纤单波传输和时分复用)技术传输速率最高为40Gbits/s,并且价格昂贵。随着“双活数据中心”的出现,传统的TDM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高可靠光纤网络组网的要求。而采用纯光器件进行长波调度的光纤多波传输技术突破了电子器件处理速度的极限,以及在SDH(同步数字体系)技术的基础之上,光纤传播容量得以大幅提升,此时DWDM(密集型光波复用)技术也运用而生。采用DWDM技术能够在同一根光纤中,把不同的波长同时进行组合和传输。即可将一根物理光纤转换为多个虚拟光纤。例如:复用8个光纤载波(OC),即一根光纤中传输8路信号,这样传输容量可从2.5Gb/s提高到20Gb/s,当前DWDM技术传输速率最高可达8Tbits/s。
但是,现有技术提供的具有容灾备份功能的密集型光波复用组网架构,仅具有较弱的容灾能力,具体表现为:
只能对一条连接光纤的断掉进行冗余,当系统出现两条及以上连接光纤断掉时,无法冗余,存在网络节点离线、数据丢失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密集型光波复用组网架构,提高容灾备份能力,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密集型光波复用组网架构,包括:
多个网络节点;
第一环网光纤,所述多个网络节点通过所述第一环网光纤连接构成第一光纤环网网络;
第二环网光纤,所述多个网络节点通过所述第二环网光纤连接构成第二光纤环网网络;
其中,所述第一光纤环网网络和所述第二光纤环网网络互为冗余。
可选地,所述第一环网光纤和所述第二环网光纤分别归属于不同的网络运营商。
可选地,所述第一环网光纤和所述第二环网光纤分别通过不同的管网敷设。
可选地,每个网络节点包括互为冗余备份的两台密集型光波复用设备。
可选地,还包括网络管理设备,所述网络管理设备连接任一网络节点,用于管理所述多个网络节点。
可选地,还包括网络管理设备,所述网络管理设备通过所述第一环网光纤连入所述第一光纤环网网络和通过所述第二环网光纤连入所述第二光纤环网网络,用于管理所述多个网络节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深证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东莞深证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57710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