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口咽通气导管式雾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576223.8 | 申请日: | 2021-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3517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张晴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晴 |
主分类号: | A61M16/00 | 分类号: | A61M16/00;A61M16/16;A61M11/00;A61M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王艳波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西***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气 导管 雾化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口咽通气导管式雾化装置,包括口咽导管、雾化器、吸引管、气囊,所述口咽导管的一端通过连接头与雾化器出口端相连通,另一端外壁设有气囊,侧壁连通有吸引管。本申请的口咽通气导管式雾化装置,通过导管式设计,使得雾化深度直达咽喉部,解决了雾化不够深入的问题,有效提高了氧疗及湿化效果;通过连接头直接将雾化器与口咽导管连接,能够保证患者吸入的氧浓度及雾化水平最大化,解决了原始雾化面罩吸入,面罩孔导致氧气气流外溢、氧浓度减少的问题;通过增设气囊,能够将口咽导管固定在咽喉部,通过增加吸引管,附壁在口咽导管上,能够吸引口咽部滞留的分泌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口咽通气导管式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神经外科患者病情危重,颅内占位性病变、重型颅脑损伤、脑卒中等各类原因所致的神经系统病变患者常常伴有意识障碍、咳嗽反射及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的等症状,自主排痰困难,痰液聚集黏稠排不出,堵塞气道,极易引发气管、支气管等气道痉挛,导致肺炎、肺不张等并发症,发生低氧血症,影响神经外科患者颅内氧合,从而影响脑脊液循环,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普通氧疗加雾化吸入是当下改善患者氧合的重要治疗手段,而意识障碍患者常常舌根后坠、气道梗阻,不能自主大口吸气,导致氧疗及湿化效果打折扣。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口咽通气导管式雾化装置,有效地解决了雾化不够深入的问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口咽通气导管式雾化装置,包括口咽导管、雾化器、吸引管、气囊,所述口咽导管的一端与雾化器出口端相连通,另一端外壁设有气囊,侧壁连通有吸引管。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口咽导管包括口端、舌体端、咽端,口端通过连接头与雾化器出口端相连接,舌体端侧壁开设有用于与吸引管连通的孔,咽端外壁设置有气囊。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雾化器的入口端连接有压力阀门。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吸引管末端设有用于连接吸引装置的连接端口。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气囊通过充气导管连接有充气装置。
由于具有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导管式设计,使得雾化深度直达咽喉部,解决了雾化不够深入的问题,有效提高了氧疗及湿化效果;
2、通过连接头直接将雾化器与口咽导管连接,能够保证患者吸入的氧浓度及雾化水平最大化,解决了原始雾化面罩吸入,面罩孔导致氧气气流外溢、氧浓度减少的问题;
3、通过增设气囊,能够将口咽导管固定在咽喉部,通过增加吸引管,附壁在口咽导管上,能够吸引口咽部滞留的分泌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口咽通气导管式雾化装置,包括口咽导管1、雾化器2、吸引管3、气囊4,所述口咽导管1的一端与雾化器2出口端相连通,另一端外壁设有气囊4,侧壁连通有吸引管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口咽导管1包括口端、舌体端、咽端,口端通过连接头5与雾化器2出口端相连接,舌体端侧壁开设有用于与吸引管3连通的孔,咽端外壁设置有气囊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晴,未经张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5762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强度可降解EPE珍珠棉板材生产用烘干装置
- 下一篇:一种灌装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