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T型生成通道一体式微流控芯片、微流控芯片组件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575667.X | 申请日: | 2021-03-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8814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 发明(设计)人: | 张洪溧;梁帅;董辛旻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M1/00 | 分类号: | C12M1/00;B01L3/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成 通道 一体 式微 芯片 微流控 组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T型生成通道一体式微流控芯片、微流控芯片组件,包括由具有良好耐化学性的高分子聚合物制成的通道层与基片;所述通道层中包含双T型微滴生成结构、微滴捕获结构;所述基片位于所述通道层底下,使得通道层所述结构与外界隔离;能够使微滴生成、捕获、扩增以及检测都能在同一芯片上进行,可单独实现,也可集成实现。本实用新型采用双T型通道生成微滴,对比单通道生成结构,提高了微滴生成效率,减少样品准备时间。本实用新型采用过滤柱式框架使微滴能够捕获在同一平面上,为富集样品提供捕获空间,也为样品检测提供一个更为便利的平台。本实用新型在结构成本上较低,利于生产,便于在数字PCR技术领域发展应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PCR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双T型生成通道一体式微流控芯片、微流控芯片组件。
背景技术
微流控芯片技术能在一个微小芯片上集成传统的生物和化学实验室的基本功能,发展迅速,能够做到利用微型结构生成不易造成交叉污染的大量微滴,因此其在很多生物化学领域中呈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ize Chain Reaction,PCR)是可以实现DNA序列的体外扩增以达到核酸检测的一项重要技术,目前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数字 PCR。结合数字PCR与微滴微流控技术,已存在一些能够实现微滴生成、扩增和检测一体的数字PCR系统。但微滴生成、扩增和检测三个功能仍然相互独立,集成化以及自动化程度不高。
图像识别技术的发展为微滴检测提供了新的思路,如果微滴扩增之后都在同一平面上,则可以利用图像识别技术进行拍照处理,提高检测效率。
针对现有的技术以及数字PCR存在的问题,需要开发新的结构简单的集成度高、自动化程度高,能够将微滴捕获在同一平面上的微流控芯片,实现成本控制和样品的快速检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用的双T型生成通道一体式微流控芯片,适用于微滴生成,微滴捕获,扩增等实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T型生成通道一体式微流控芯片,包括芯片基片1,所述基片1设置有油相进口2、水相进口4、T型微滴生成通道3、捕获区域5和废液出口6。
进一步的,所述芯片基片1通道深度与微滴直径的比不大于1.2∶1。
进一步的,所述T型微滴生成通道3与油相入口2所连接的通道宽度不小于所述T型微滴生成通道3与水相入口4相连接的通道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T型微滴生成通道3与油相入口2所连接的通道垂直于T 型微滴生成通道3与水相进口4相连接的通道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捕获区域5中的长方形围栏接近T型微滴生成通道3的一端与捕获区域5边界的距离与微滴直径的比不小于2.5∶1。
进一步的,所述捕获区域5中的围栏靠近捕获区域5边界的一侧与捕获区域 5的边界的距离均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废液出口6与捕获区域5连接的通道宽度不小于微滴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双T型通道一体式微流控芯片结构简单,制作成本较低,能够满足大部分载片规格的需要。
2.本双T型通道一体式微流控芯片具有双微滴生成通道结构,相比单通道微滴生成通道提高了生成效率。
3.本双T型通道一体式微流控芯片的捕获区域为单层捕获结构,能够使微滴单层平铺在捕获区域内,适用于微滴扩增并为后续使用图像识别检测提供平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双T型生成通道一体式微流控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未经郑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57566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组合式鞋架
- 下一篇:试剂盘装置及均相化学发光检测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