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锈蚀效果好的缸体锻件有效
申请号: | 202120575095.5 | 申请日: | 2021-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6197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郭斌;吴熀 | 申请(专利权)人: | 靖江市三菱暖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J10/00 | 分类号: | F16J10/00;B24B1/00;C23C2/08 |
代理公司: | 济南鼎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45 | 代理人: | 梁国海 |
地址: | 2145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锈蚀 效果 缸体 锻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锈蚀效果好的缸体锻件,包括外凸块、圈座、连接柱体和座端,所述座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柱体,所述座端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外凸块,所述连接柱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圈座,且圈座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内凹圈,所述圈座的内部安装有加强结构,所述圈座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合金拉丝层。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圈座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合金拉丝层,合金拉丝层的设置可对圈座的外侧壁进行保护,避免长时间使用圈座的外侧壁受损,使用耐磨保护效果更好,且座端和连接柱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镀锌涂层,镀锌涂层的设置可对缸体锻件的表层进行防锈保护,有效保护缸体锻件表层避免其产生氧化腐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锻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锈蚀效果好的缸体锻件。
背景技术
缸体锻件是汽车内部对汽车零件轴杆等进行支撑承托的支撑缸拖,便于轴杆进行支撑旋转传动,是汽车内部必备的零件,且使用需求和范围较广,传统的缸体锻件在使用时其外壁易生锈腐蚀,影响整体使用效果和寿命,现需要一种使用时防锈蚀效果好的缸体锻件,但是现有防锈蚀效果好的缸体锻件存在很多问题或缺陷:
1、现有的防锈蚀效果好的缸体锻件在使用时其外壁易生锈腐蚀,影响整体使用效果和寿命,且使用表层防磨损效果不佳;
2、现有的防锈蚀效果好的缸体锻件在使用时其内部支撑承载强度不佳,使用寿命不够长;
3、现有的防锈蚀效果好的缸体锻件在使用时其内凹圈内壁长期使用易磨损,使用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锈蚀效果好的缸体锻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在使用时其外壁易生锈腐蚀、在使用时其内部支撑承载强度不佳和其内凹圈内壁长期使用易磨损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锈蚀效果好的缸体锻件,包括外凸块、圈座、连接柱体和座端,所述座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柱体,所述座端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外凸块,所述连接柱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圈座,且圈座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内凹圈,所述圈座的内部安装有加强结构,所述圈座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合金拉丝层,所述座端和连接柱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镀锌涂层。
优选的,所述内凹圈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合金内铜微凸面,且合金内铜微凸面在内凹圈的外侧壁上呈均匀分布。
优选的,所述加强结构包括主加强锻块、次加强锻块和内腔体,所述内腔体设置在圈座的内部,所述主加强锻块固定连接在内腔体的内部,所述次加强锻块固定连接在内腔体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主加强锻块和次加强锻块在内腔体的内部呈均匀填充固定分布。
优选的,所述镀锌涂层在座端和连接柱体的外侧壁上呈均匀分布型涂抹。
优选的,所述合金拉丝层在圈座的外侧壁上呈均匀分布涂抹,使其防护效果更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防锈蚀效果好的缸体锻件结构合理,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在圈座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合金拉丝层,合金拉丝层的设置可对圈座的外侧壁进行保护,避免长时间使用圈座的外侧壁受损,使用耐磨保护效果更好,且座端和连接柱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镀锌涂层,镀锌涂层的设置可对缸体锻件的表层进行防锈保护,有效保护缸体锻件表层避免其产生氧化腐蚀;
(2)通过在圈座的内部安装有加强结构,加强结构的设置可对其内部进行结构加强,使其内部结构更加稳定,内腔体的内部设置有主加强锻块和次加强锻块,与内腔体内部相互连接支撑,使其内部结构强度更大,使用质量更好;
(3)通过在内凹圈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均匀分布设置的合金内铜微凸面,合金内铜微凸面耐磨效果不好,在对汽车内部轴杆进行旋转承托时不易磨蹭损伤,使用更加耐用高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靖江市三菱暖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靖江市三菱暖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57509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