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腹腔镜穿刺孔感染用引流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20570106.0 | 申请日: | 2021-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829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发明(设计)人: | 耿金宏;刘大泽;兰德刚;高仕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金山区亭林医院(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金山分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M2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505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腹腔镜 穿刺 感染 引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腹腔镜穿刺孔感染用引流器,包括:吸水海绵、吸水孔、膨胀球、膨胀球孔、膨胀球管、固定大贴膜、膨胀球口、吸引口、吸引管、药物注射口、药物管、药物孔、固定小贴膜;该一种腹腔镜穿刺孔感染用引流器,采用本实用新型手术器械,在腹腔镜手术后出现穿刺孔感染时,可使用本穿刺孔感染用引流器,在不扩大原来穿刺孔径的基础上,可将患者感染伤口内的感染液体引流出来,且可通过药物孔注射消毒药物进行换药,快速促进伤口愈合,经临床实用,本器械使用方便,操作简单,能有效的提高感染穿刺孔愈合速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腹腔镜手术应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腹腔镜穿刺孔感染用引流器。
背景技术
现代医学的发展,微创外科已经是当今外科手术的发展方向,微创外科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少,已经成为现代医学共同追求的目标和方向。在某些方面腹腔镜技术渐渐取代传统手术,微创手术操作过程为,在患者腹壁上根据手术部位需要,通过穿刺套管建立外界与患者腹部内的连接,手术医生通过患者腹壁上的穿刺套管的孔内径,使用腹腔镜手术器械,进行患者病变部位的手术操作,手术结束后,取出手术器械,移除患者腹壁上所建立的穿刺套管孔,最后再将患者腹壁上的穿刺套管孔进行缝合关闭,结束手术;手术器械是通过穿刺套管器的孔内进行手术器械的放置和取出的,当患者病变部位感染严重,腹腔内脓性液体较多,或者患者腹壁上放置了负压引流器,脓性感染的液体就有可能通过患者腹壁上所建立的穿刺套管孔进入患者腹壁处,引起穿刺套管孔处的伤口感染,由于感染处为患者穿刺套管孔,通常孔径较深、较小,脓性液体会引流不畅,出现穿刺伤口处,经久不愈合或者脓性液体向周围扩散,形成炎性包块,甚至患者出现发热,感染加重,被迫行伤口扩大切开引流治疗,即增加患者痛苦,又给手术医生增加了不必要的烦恼。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腹腔镜穿刺孔感染用引流器,它能有效的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腹腔镜穿刺孔感染用引流器,包括:吸水海绵、吸水孔、膨胀球、膨胀球孔、膨胀球管、固定大贴膜、膨胀球口、吸引口、吸引管、药物注射口、药物管、药物孔、固定小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管头端固定有吸水海绵;所述吸水海绵后方吸引管上有吸水孔;所述膨胀球固定在吸引管上;所述膨胀球口通过膨胀球管和膨胀球孔与膨胀球相连;所述药物注射口通过药物管与药物孔相连;所述吸引口通过吸引管与吸水海绵相连;所述固定大贴膜套在吸引管上。
进一步,所述吸水海绵为固定在橡胶材质的、呈网状结构的吸引管头端,球形结构,可吸水的海绵材料。
进一步,所述吸水孔为吸引管壁上,位于膨胀球和吸水海绵之间的与吸引管内相通的圆孔状结构。
进一步,所述膨胀球为吸水孔后方,固定在吸引管上,具有充气后可膨胀的,橡胶材质的气球状结构。
进一步,所述膨胀球管位于吸引管内部,一端与膨胀球口密闭相连,一端通过吸引管上的膨胀球孔与膨胀球密闭相连。
进一步,所述药物管位于吸引管内部,一端与药物注射口密闭相连,一端与药物孔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固定大贴膜位于吸引管上,膨胀球侧面带有粘性材料的薄膜。
进一步,所述固定小贴膜为中间有圆孔,部分被剪开的且一侧带有粘性材料的薄膜。
进一步,所述膨胀球口和药物注射口均为自然状态下,封闭的孔口,吸引口可与医用负压吸引设备相通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金山区亭林医院(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金山分院),未经上海市金山区亭林医院(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金山分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5701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塑胶件生产用胶料恒温预热装置
- 下一篇:一种骨科临床手术体位调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