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体外输入可控式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球囊有效
申请号: | 202120569917.9 | 申请日: | 2021-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2494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李媛彬;黄旭;谭克;陈壮;丘继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A61B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91 | 代理人: | 张国栋 |
地址: | 412000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外 输入 可控 减少 缺血 灌注 损伤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体外输入可控式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球囊,包括用于支撑输送导丝的主体装置,所述主体装置上面设置有用于可控膨胀的囊体装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体外输入可控式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球囊,通过多腔体的设置,交替膨胀收缩,控制血流形成不同方向的交替流通,减少由于血流一次疏通造成的再灌注损伤;通过双气管接头的设置,便于控制气流交替流动实现腔体交替膨胀收缩;通过双气管接头的设置,也可以完成同时膨胀收缩,保证了血栓的疏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动物实验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体外输入可控式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球囊。
背景技术
缺血所引的组织损伤是致死性疾病的主要原因,诸如冠动脉硬化导致的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在缺血性疾病抢救和治疗过程中,医学家们渐渐发现,对组织造成损伤的主要因素,不是缺血本身,而是恢复血液供应后,过量的自由基攻击这部分重新获得血液供应的组织内的细胞造成的,这种损伤,叫做“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为提高医疗水平,需要进行大量的动物实验和基础研究。
但在现有技术中,体外输入可控式球囊为单一腔体,造成:1、没有多腔体的设置,不能交替膨胀收缩,无法控制血流形成不同方向的交替流通,不能减少由于血流一次疏通造成的再灌注损伤;2、没有双气管接头的设置,不便于控制气流交替流动实现腔体交替膨胀收缩;3、没有双气管接头的设置,也不能完成同时膨胀收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外输入可控式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球囊,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体外输入可控式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球囊,包括用于支撑输送导丝的主体装置,所述主体装置上面设置有用于可控膨胀的囊体装置;所述主体装置包括硬质推送杆,所述硬质推送杆一端设置有杆柄,所述硬质推送杆远离所述杆柄一端设置有钝头,所述硬质推送杆中间设置有导丝孔,所述硬质推送杆圆周均匀分布有四个输送道,所述杆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气管接头,每个所述气管接头分别和相对的两个所述输送道相通;所述囊体装置包括囊袋,所述囊袋中间均匀分布有四个隔膜,所述隔膜之间设置有压力腔,所述囊袋中间均匀分布有四个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硬质推送杆和所述杆柄一体成型。
保证了所述主体装置的结实牢固。
进一步地:所述气管接头和所述杆柄密封螺纹连接。
保证了所述气管接头的密封。
进一步地:所述隔膜和所述囊袋一体成型,所述囊袋和所述硬质推送杆粘贴在一起。
一体成型保证了所述隔膜的密封,粘贴保证了所述囊袋稳固可靠。
工作原理:握持所述杆柄将所述硬质推送杆穿刺入血栓位置,通过所述气管接头连接压缩空气,通过所述输送道交替输送进入所述囊袋的所述压力腔内,先使所述囊袋的所述压力腔一起膨胀,打通血管,再使所述囊袋的所述压力腔交替膨胀收缩,使血流形成不同方向的交替流通,减少由于血流一次疏通造成的再灌注损伤,最后将导丝从所述导丝孔中穿入进行血管支架的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多腔体的设置,交替膨胀收缩,控制血流形成不同方向的交替流通,减少由于血流一次疏通造成的再灌注损伤;
2、通过双气管接头的设置,便于控制气流交替流动实现腔体交替膨胀收缩;
3、通过双气管接头的设置,也可以完成同时膨胀收缩,保证了血栓的疏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体外输入可控式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球囊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未经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56991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