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商务车的纳米级空气净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559764.X | 申请日: | 2021-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5016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尹敏;孙海啸;施建东;李令宇;吴茂沅;刘佳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卡尔森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3/00 | 分类号: | B60H3/00;B60H3/06 |
代理公司: | 杭州融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66 | 代理人: | 沈相权 |
地址: | 311201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商务车 纳米 空气净化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商务车的纳米级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内净化筒和外净化筒,所述内净化筒贯穿于外净化筒的内部,所述内净化筒与外净化筒通过滑动组件滑动连接,内净化筒内腔底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导流柱,导流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推杆,电推杆的输出端与外净化筒内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该基于商务车的纳米级空气净化装置,利用电推杆推动外净化筒内侧的底部,使设备可以收缩,节省车体内部空间,并通过第一挡尘面板与进风口的位置重合,排风口与第二挡尘面板的位置重合,增强了空气净化装置的密封性,避免装置长久不使用落入灰尘,有效的装置的内部元件进行保护,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商务车的纳米级空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在长期密闭下,由于汽车内饰采用的一些塑料材质会散发出异味,致使车内的空气将会变得非常的差,从而人们一般都会在车内装载一个净化器对,汽车内部的气体进行净化的作用,以此来对气体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净化的作用,然后在将新鲜气体排放出来,但是现有技术具有以下缺陷:
现有的空气净化设备常常存在滤网更换困难,在空气净化的过程中,滤网受到污染没有及时更换会给净化效果大打折扣甚至造成二次空气污染,空气净化设备长期不用时也难以保护滤网不受污染,致使设备在将气体吸进去进行净化时,杂质在被过滤网吸附后,长时间未处理,将会黏结凝固在滤网上且发酵产生异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商务车的纳米级空气净化装置,解决了现有的空气净化设备常常存在滤网更换困难,在空气净化的过程中,滤网受到污染没有及时更换会给净化效果大打折扣甚至造成二次空气污染,空气净化设备长期不用时也难以保护滤网不受污染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基于商务车的纳米级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内净化筒和外净化筒,所述内净化筒贯穿于外净化筒的内部,所述内净化筒与外净化筒通过滑动组件滑动连接,所述内净化筒内腔底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导流柱,所述导流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推杆,所述电推杆的输出端与外净化筒内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内净化筒的表面间隔设置有进风口和第一挡尘面板,所述外净化筒的表面间隔设置有排风口和第二挡尘面板,所述进风口与排风口处均设有网状面板,所述第一挡尘面板的外部与第二挡尘面板的内部均设有密封圈,所述第一挡尘面板与进风口的位置纵向重合,所述排风口与第二挡尘面板的位置纵向重合。
优选的,所述导流柱的侧部为倒锥形弧面结构,所述导流柱的侧部固定连接有UV灯。
优选的,所述内净化筒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内置架,所述内置架内侧的底部从内到外依次开设有第一卡口、第一积灰槽、第二卡口和第二积灰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卡口处卡接有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二卡口处卡接有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均为筒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内净化筒的上部盖设有盖体,所述盖体的中部与导流柱的上部螺旋连接。
优选的,所述内净化筒的底部开设有导风口,所述导风口处通过支架固定连接有抽风扇。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商务车的纳米级空气净化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卡尔森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卡尔森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55976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