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适用于隧道场所的点型红外火焰探测器的电源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2120557264.2 | 申请日: | 2021-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3402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发明(设计)人: | 周扬;巢佰崇;杨广;许玉坤;潘洋;杨警卫;刘红奎;徐海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科大立安安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J5/02 | 分类号: | G01J5/02;G01J5/34;H02M3/06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4 | 代理人: | 丁瑞瑞 |
地址: | 230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隧道 场所 红外 火焰 探测器 电源 电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适用于隧道场所的点型红外火焰探测器的电源电路,包括第一降压单元和第二降压单元,第一降压单元和第二降压单元连接,所述第一降压单元包括整流桥D4、保险丝F1、放电管GDT1、压敏电阻MOV1、ESD保护管D2、二极管D1、二极管D3、顺序编号的电容C1至电容C8、电感器L1及芯片U1,整流桥D4的交流正端以及交流负端分别接在24V交流源的两端,整流桥D4的直流正端与保险丝F1的一端连接,整流桥D4的直流负端与放电管GDT1的一端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不需要单独设定不同电压标准的电源模块,只需要一个电源电路即可为红外火焰探测器各模块提供所需电压,减少探测器体积,便于现场布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火灾探测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适用于隧道场所的点型红外火焰探测器的电源电路。
背景技术
隧道火灾往往由于汽车相撞、车辆装载物品燃烧或爆炸、电力电气线路短路等事故引发,其火灾特点是起火速度快、明火事故多于阴燃火,而且由于隧道内大多数情况下无人值守,一旦发生火灾,会造成较大损失。目前隧道红外传感类火焰探测器主要包括了单波段红外火焰探测器和多波段红外火焰探测器,相对于光纤及感温电缆,红外火焰探测器由于采用红外探测技术,不受隧道风速的影响,报警响应速度迅速、灵敏度高。探测器安装于隧道侧壁,安装维护不影响隧道交通运营。隧道由于终年阴冷且保持一定风速,给感温探测带来不稳定性和滞后性。相比之下,火焰探测方式具有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保护面积大、不受环境变化的影响等特点。
早期,国际上使用的单波段红外火焰探测器作为保护大空间及地下建筑消防安全的手段,但由于其受技术水平及工艺水平的限制,在实际应用中对环境干扰的抵抗能力较差,易产生误报警。三个或者三个以上波段的传感器被选择运用于此项火焰探测技术,其中的每一个传感器分别探测不同红外福射的特定波长,因而更可靠地区分真正的火焰信息和其他各种热体红外福射干扰。但是这对各个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的分析处理带来了难度,同时,由多个探测器组成的电路的时滞会增大,也增加了探测器的反应时间。双波段红外火焰探测器结合了火焰检测波段和背景参考波段两个不同波长的红外辐射,考虑到了参考背景中存在的干扰辐射,解决隧道内应用的双波段的红外火焰探测器由于车辆的灯光干扰而导致的检测精度低、误报率高的问题属于行业研究热点,随着对双波段的红外火焰探测器的深入研究,为其供电的电源电路必然成为研究基础,红外火焰探测器电路模块较多,且各模块的供电电压不同,单独采用不同电压标准的电源模块进行供电导致探测器的体积增大,不利于现场布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隧道内应用的双波段的红外火焰探测器单独采用不同电压标准的电源模块进行供电导致探测器的体积增大,不利于现场布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适用于隧道场所的点型红外火焰探测器的电源电路,包括第一降压单元和第二降压单元,第一降压单元和第二降压单元连接,所述第一降压单元包括整流桥D4、保险丝F1、放电管GDT1、压敏电阻MOV1、ESD保护管D2、二极管D1、二极管D3、顺序编号的电容C1至电容C8、电感器L1及芯片U1,整流桥D4的交流正端以及交流负端分别接在24V交流源的两端,整流桥D4的直流正端与保险丝F1的一端连接,整流桥D4的直流负端与放电管GDT1的一端连接,保险丝F1的另一端、放电管GDT1的另一端、压敏电阻MOV1的一端、ESD保护管D2的一端以及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1的阴极、二极管D3的阴极、电容C6的正极、电容C2的一端以及电感器L1的第二引脚均连接;放电管GDT1的一端、压敏电阻MOV1的另一端、ESD保护管D2的另一端、二极管D3的阳极、电容C6的负极、电容C2的另一端以及电感器L1的第一引脚均连接;电感器L1的第三引脚、电容C7的正极、电容C3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芯片U1的第二引脚均连接,电感器L1的第四引脚、电容C7的负极、电容C3的另一端、电容C8的一端、芯片U1的第一引脚均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芯片U1的第六引脚、电容C4的一端以及电容C5的一端均连接并作为+9V电源的接口,电容C8的另一端、芯片U1的第七引脚、电容C4的另一端以及电容C5的另一端均连接并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科大立安安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合肥科大立安安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5572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中学生用数学学习辅助装置
- 下一篇:一种超低温高能热泵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