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腹腔镜下使用的缝合钳有效
申请号: | 202120538763.7 | 申请日: | 2021-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730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发明(设计)人: | 奚伟;郭剑明;朱延军;姜帅;胡骁轶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062 | 分类号: | A61B17/062;A61B17/29;A61B17/94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徐俊 |
地址: | 20003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腹腔镜 使用 缝合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腹腔镜下使用的缝合钳,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缝合针持和双头针;缝合针持末端设有用于夹持双头针的夹持机构;双头针两端设有用于固定的沟槽;本实用新型改变了现有技术中的缝合动作,将以手腕旋转为核心的缝合动作转换成简单的钳夹动作,大幅度降低动作难度,并提高了操作的稳定性,缝合过程中,缝针在两个爪夹中切换,无需反复的夹针、调针等,缝合时对左手的配合要求降低;使得缝合过程大幅度简化,缝合效率和缝合质量大幅度提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腹腔镜下使用的缝合钳,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腹腔镜技术是现代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体表建立的通道,术者可在腹腔、胸腔内完成各种外科操作,具有创伤小、出血少、视野清楚、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同时,腹腔镜手术难度更大、学习曲线更长,对外科技术要求也更高。缝合是最难熟练掌握的腔镜技术,也是很多手术过程中最核心、困难的环节。在复杂的重建手术、盆底手术中,缝合更是耗时耗力。目前有不少发明用于改进缝合过程的某一环节,但缝合的基本步骤并未发生根本改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如何大幅度简化腹腔镜手术的的缝合操作过程,降低缝合难度,提高缝合质量和效率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腹腔镜下使用的缝合钳,包括缝合针持和双头针;缝合针持末端设有用于夹持双头针的夹持机构;所述双头针两端设有用于固定的沟槽。
优选地,所述缝合针持上设有可转动的用于夹持双头针的夹持机构。
优选地,所述缝合针持包括前端爪夹、中间连接杆和后端操作手柄;后端操作手柄通过中间连接杆连接前端爪夹,后端操作手柄设于靠近操作者的一侧;所述中间连接杆靠近操作者的一侧设有用于转动前端爪夹的旋钮。
优选地,所述前端爪夹包括两片可开合活动的持针夹和两个活动连杆;所述中间连接杆包括滑动杆和套管;套管中设有滑动杆;两片持针夹通过一共同的转轴交叉连接后,两片持针夹靠近操作者的一端分别与一活动连杆的一端连接,两个活动连杆的另一端再与滑动杆连接,滑动杆靠近操作者的一端与后端操作手柄连接。
优选地,所述持针夹远离操作者的一端设有用于双头针穿入的双头针孔道。
优选地,所述双头针孔道中设有用于固定双头针的活动固定片;持针夹中设有用于活动固定片移动的滑道;活动固定片通过弹性连接件与持针夹连接,活动固定片上设有用于移动活动固定片的牵拉机构。
优选地,所述牵拉机构靠近操作者的一端与后端操作手柄连接。
优选地,所述双头针两端设有的沟槽的宽度与活动固定片的厚度相对应匹配。
优选地,所述活动固定片通过弹簧与持针夹连接。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完全改变了现有技术中的缝合动作,使得缝合过程大幅度简化,缝合效率和缝合质量大幅度提高。
本实用新型完全改变了现有的缝合基本动作:①将以手腕旋转为核心的缝合动作转换成简单的钳夹动作,大幅度降低动作难度,并提高了操作的稳定性,②缝合过程中,缝针在两个爪夹中切换(针不离器),无需反复的夹针、调针等,③现有技术中腔镜缝合技术对左手的配合度要求高,而使用本实用新型进行的缝合对左手的配合要求降低。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①简单;本实用新型完全舍弃原来的缝合动作,改为钳夹动作,操作变得简单。
②稳定;钳夹动作本身非常稳定,同时左手配合要求的降低,使缝合时的稳定性提高。
③高效;缝合动作简化、无需夹针、无需调整缝针方向,缝合的速度可大幅度提高。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未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5387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显微镜观察细胞工厂侧面的观察系统
- 下一篇:一种寒冷情况下自发热保暖套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