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超声能量转化的可植入柔性无线供能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538499.7 | 申请日: | 2021-03-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2652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 发明(设计)人: | 徐炳哲;杨伊琳;金华伟;余振华;胡晓萍;欧阳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2J50/15 | 分类号: | H02J50/15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郭浩辉;颜希文 |
| 地址: | 51027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超声 能量 转化 植入 柔性 无线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超声能量转化的可植入柔性无线供能装置,包括:绝缘高分子塑料薄膜层、粘胶隔膜层、柔性铜导电层和封装层;其中所述绝缘高分子塑料薄膜层、所述粘胶隔膜层和所述柔性铜导电层依次叠加连接,所述封装层通过电流封装将包裹所述绝缘高分子塑料薄膜层、所述粘胶隔膜层和所述柔性铜导电层封装成一个整体;所述封装层的顶部设有开口,以使所述绝缘高分子塑料薄膜层外露在所述开口处,所述粘胶隔膜层的中间镂空,以使所述绝缘高分子塑料薄膜层和所述柔性铜导电层中间形成抖动空间。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人体外的超声场进行产生电能,从而给人体内的蓄能设备进行无线充电,增加医疗植入物的续航能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经皮能量传递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超声能量转化的可植入柔性无线供能装置。
背景技术
医疗植入物在修复人体器官损伤以及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方面提供了许多帮助,为人类健康维持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
由于大部分医疗植入物需要能量供应才能在人体内正常工作,继续为人体进行治疗,为了让医疗植入物持续工作,目前常用的方式是在植入物中放置电池,由电池给植入物进行供电。
但放置电池有如下技术问题:由于电池的容量有限,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再执行手术更换电池,不但增加了用户的使用风险,同时也增加了使用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基于超声能量转化的可植入柔性无线供能装置,所述基于超声能量转化的可植入柔性无线供能装置可以将人体外的能量传递到人体内,再对体内电荷存储设备进行无线充电,实现持续供电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超声能量转化的可植入柔性无线供能装置,包括:绝缘高分子塑料薄膜层、粘胶隔膜层、柔性铜导电层和封装层;
其中所述绝缘高分子塑料薄膜层、所述粘胶隔膜层和所述柔性铜导电层依次叠加连接,所述封装层通过电流封装将包裹所述绝缘高分子塑料薄膜层、所述粘胶隔膜层和所述柔性铜导电层封装成一个整体;
所述封装层的顶部设有开口,以使所述绝缘高分子塑料薄膜层外露在所述开口处,所述粘胶隔膜层的中间镂空,以使所述绝缘高分子塑料薄膜层和所述柔性铜导电层中间形成抖动空间。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绝缘高分子塑料薄膜层为PFA 膜。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PFA膜的厚度为0.01至0.1毫米, 所述PFA膜的平面面积为100至1000平方毫米。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粘胶隔膜层为环状结构。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粘胶隔膜层为PET双面粘胶。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PET双面粘胶的厚度为0.01至0.2 毫米,所述PET双面粘胶的平面面积为100至1000平方毫米。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柔性铜导电层为铜胶带,所述铜胶带的其中一面导电,且导电的面朝向所述绝缘高分子塑料薄膜层。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铜胶带的厚度为10至30毫米。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封装层为聚二甲基硅氧烷。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厚度为0.01 至0.1毫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5384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款不用二极管的有源整流器
- 下一篇:显微镜及智能终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