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近光模组、车辆前大灯及车辆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537869.5 | 申请日: | 2021-03-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3361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 发明(设计)人: | 鲁康;郭青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曼德电子电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1S41/25 | 分类号: | F21S41/25;F21W102/13;F21W107/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9 | 代理人: | 谭镇 |
| 地址: | 071051 河北省保***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组 车辆 大灯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近光模组、车辆前大灯及车辆,近光模组包括:透镜、多个聚光件和多个光源;一个光源对应一个聚光件,一个光源固定于一个聚光件的入光口处;多个聚光件设置于透镜的入光面上,且与透镜为一体成型结构,聚光件用于聚集光源发出的光线,并朝向透镜投射;透镜的底面上设有凹槽,凹槽的深度小于透镜的高度,其中,聚光件射出的光线经过凹槽形成预设分布的光线,再通过透镜的出光面射出形成近光光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将现有的聚光件、遮光板和反光镜都集成在透镜上,本实施例的近光模组易于安装,可以避免现有近光模组中任一个部件的安装位置存在偏差都会影响近光光形的形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照明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近光模组、车辆前大灯及车辆。
背景技术
在先技术中,车辆前大灯的近光模组包括多个光源、聚光件、遮光板、反光镜和透镜,聚光件用于聚集多个光源发出的光线,并投射出去;遮光板设置在聚光件的投射光路上,以对聚光件投射出去的光线进行遮挡,遮挡后的光线经过反射镜反射至透镜,并由透镜投射到路面,以形成带有明暗截止线的近光光形。
由于现有近光模组中的聚光件、遮光板、反光镜和透镜均为独立的部件,各部件的安装位置对近光光形的形成至关重要,如果这几个部件中的任一个部件的安装位置存在偏差,都会影响近光光形的形成。可见,现有近光模组对于各部件的安装精度要求高,使得近光模组的安装难度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近光模组、车辆前大灯及车辆,以解决现有近光模组安装难度大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近光模组,所述近光模组包括:透镜、多个聚光件和多个光源;
一个所述光源对应一个聚光件,一个所述光源固定于一个所述聚光件的入光口处;
多个聚光件设置于所述透镜的入光面上,且与所述透镜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聚光件用于聚集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并朝向所述透镜投射;
所述透镜的底面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深度小于所述透镜的高度,其中,所述聚光件射出的光线经过所述凹槽形成预设分布的光线,再通过透镜的出光面射出形成近光光形。
进一步的,在所述凹槽的宽度方向上,所述凹槽包括连接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
所述第一凹槽设置于一部分所述聚光件的投射光路上,所述第二凹槽设置于另一部分所述聚光件的投射光路上;
所述聚光件射出的光线经过所述第一凹槽形成第一预设分布的光线,经过所述第二凹槽形成第二预设分布的光线,所述第一预设分布的光线和所述第二预设分布的光线组成所述预设分布的光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凹槽由相交的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形成,所述第一槽壁靠近所述光源,所述第二槽壁远离所述光源,投射到所述第一槽壁的光线发生全反射,并从所述透镜的非出光面射出;
所述第二凹槽由依次连接的第三槽壁、第四槽壁和第五槽壁形成,所述第三槽壁靠近所述光源,所述第五槽壁远离所述光源,且与所述第三槽壁相对,所述第四槽壁位于所述第三槽壁与所述第五槽壁之间;
其中,投射到所述第四槽壁的光线发生全发射,并从所述透镜的非出光面射出,投射到所述第三槽壁的光线发生折射,并从所述透镜的出光面射出。
进一步的,各所述聚光件呈第一锥形;或者,
所述第一凹槽对应的聚光件呈所述第一锥形,所述第二凹槽对应的聚光件呈第二锥形;
所述第一锥形的轴截面的形状为第一等腰梯形,所述第一等腰梯形的下底边设置于所述透镜的入光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曼德电子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曼德电子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53786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上走式溢、喷流染布机布匹堆叠系统
- 下一篇:一种高速混合机





